下载此文档

高中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人教版选修4).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教选修四第一单元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基础梳理】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隋炀帝暴政:开凿大运河、远征高丽等。但他开凿大运河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617年5月,劝父太原起兵。
(2)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3)618年5月,李渊称帝,国号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4)617-618年,迎击韩举集团。消灭刘武周势力。
(5)620年,进入中原消灭王世充、窦建德势力。
(6)624年,消灭各地农民军和割据地主武装,统一全国。

(1)原因:李世民在统一战争中功绩最大,手下人才最多,形成了一个势力强大的集团。
(2)过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自己即皇帝位,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史称“贞观之治”。它是封建地主阶级治国安邦的政治典范。

(1)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避免重蹈覆辙;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个人作用。
(2)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③民族关系的融洽、对外交流的频繁和科技的进步为贞观之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
(1)政治:①治国思想上:他唐太宗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随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②)用人策略上,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君权。③重视法律,颁行《唐律》,体现仁义为本的原则。
(2)经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继续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使唐初社会经济逐步复苏。
(3)文化:主张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4)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在东突厥地区设羁羁糜府州进行管辖;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与吐蕃和亲,促进汉藏的友好和西藏地区的发展;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5)外交:采取开放的政策,设立鸿胪寺;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对外来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增强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1)贞观年间,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不仅形成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其政治经济制度、用人政策和民族政策等一直影响、贯穿到武则天统治时期和唐玄宗统治前期,为唐朝的持续发展和“开元之治”鼎盛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贞观之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力求长治久安。但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
三、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统治期间,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用,虚怀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对少数民族开明怀柔政策,经济上轻摇薄赋,休养生息,对外兼容并蓄。这一系列政策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特别是其清醒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评精神,更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精讲例题】
下列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高中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人教版选修4)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endfrs
  • 文件大小320 KB
  • 时间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