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切音字与汉语拼音.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切音字与汉语拼音.doc切音字与汉语拼音
于照洲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学院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汉语拼音的历史始于汉末“反切”的出现,在此之前古人采用读若法和直音法给汉字注音,读若法取相似音,直音法取相同音,因为这两种方法不涉及对汉字音节的分析,都只能被称为注音。反切是学者在梵文字母的启发下利用汉语固有的双声叠韵特点创造的,其发明是汉语音韵学的开始,说明古人已经可以自觉利用拼音的原理,科学地对汉字音节进行分析了。
一、西文引发的“切音字”设想
在汉语拼音史上,西方传教士的工作和努力不可小视,他们对汉语拼音起到了催生的作用。明清时期传教士大规模的在华活动形成了西方人学****汉语的两个高潮:一个是在明末清初天主教传教士来华时,另一个是在清末新教传教士来华时。因为汉字完全不同于西方人所使用的拼音文字,为了克服“语言不通”的障碍,解决文字工具方面的困难,传教士们产生了用拼音辅助汉字学****的想法。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曾说:“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语音的音值很不确定,所以我们不得不尽力而为,用无所不包的罗马字母来加以表达。”[1]
先前学术界一直认为最早的传教士拼音方案是利玛窦的《西字奇迹》(1605年),这是一份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出版物。随后金尼阁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资》(1626年),这是一部帮助来华传教士学****汉语、认读汉字的书,书中用拉丁字母标注了汉字。金尼阁的方案是“经过中国学者的指示,根据中国音韵的原理,经过整齐划一的功夫的”[2],因而更加科学、系统化。金尼阁方案与利玛窦方案多有重合,体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学界将之称为“利金方案”。美国学者杨福绵1989年在罗马耶稣会档案馆看到一部葡汉对照双语词典的手稿,这是由罗明坚主编、利玛窦参编的《葡汉辞典》,这部词典以拉丁字注汉字音,经杨福绵研究确定这是最早的汉语拉丁字母拼音方案,诞生于1584—1588年间。罗明坚、利玛窦和金尼阁作为早期来华传教士的代表人物所创立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了国内的知识分子很大的启发。明末思想家方以智在其著作《通雅·疑始》中就曾赞叹拉丁文字的标音制度:“因有以音则借一字配之,学者知此原委,则解书省力,可免费辞辩之者。曰: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3]刘献廷更是在其著作《广阳杂记》中直言其《新韵谱》曾参证于“太西腊等语”(注:拉丁语)。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国内学者早期用拼音方法给汉字注音、对汉字进行改革的思想。
二、切音字在汉语“拼音”之路上的探索
光绪中叶以后国势积弱,不少读书人认为西方富强主要是因其国民识字率高,中国贫弱主要是民众识字率低。中西识字率悬殊则和文字性质有关:西方文字切音成文,而“汉字之难也,中外古今未有。试略言之:一字而数音则审音难;一字而数解,则辨义难;一字而数形,则识字难;一字而数笔,则写字难;文法无定理,则造句又难。汉文字数多至四万余,汉文字体多至三百家”[4]。他们认为汉字要对中国的积贫积弱负责,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进行文字改革,于是纷纷投入到切音字的创制中。这就是清末历时20年的汉字改革和汉语拼音运动,学界称之为切音字运动。其始于1892年卢戆章《一目了然初阶》(《中国

切音字与汉语拼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48 KB
  • 时间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