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河河口治理中的若干关系.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黄河河口治理中的若干关系|第1
黄河河口及其三角洲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在环渤海经济圈和黄河流域经济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河口的治理开发,三角洲开发已列入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并被山东省政府列为跨世纪工程,通过科学的治理开发,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黄河水少沙多,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受河势与海洋动力等条件影响,尾闾河道摆动频繁,河口治理难度较大。如何正确处理河口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就河口治理开发中需要注意的七个关系作一分析。一、河口演变规律与人类活动影响首先,淤积延伸摆动改道是黄河河口在一定水沙条件下的自然规律,应该牢记,必须遵循。其次,近代历史上黄河河口的十年一改道,实际上是客观自然规律与包括实施不同程度的河道治理措施在内的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当成自然规律考虑。十年一改道中有的起因于洪水破堤,有的是人工改道。洪水破堤本身就是自然规律与人类活动双重作用的结果:河道淤积,洪水位相应抬高,而又无有效的治理措施,最终导致洪水破堤。人类活动对黄河河道及河口演变影响巨大,黄河下游连续53年伏秋大汛不决口、黄河河口清水沟流路能26年稳定运用即为极有说服力的例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能片面理解为人类不干预任何自然过程;当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过度干预甚至侵害自然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河口治理工作中,既要尊重客观自然规律,也要重视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平衡点。这就是所谓的“因势利导”,其中的“势”即淤积延伸摆动改道这一自然规律,而“导”即指各种以稳定流路和河势为目标的人类活动。二、总结历史经验与注视水沙变化历史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但是,在今后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上中游水利枢纽(如小浪底水库)的蓄水拦沙、水土保持工程的削洪减沙、引黄工程导致入海水量减少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的水沙条件将发生重大变化,入河泥沙特别是输往河口的泥沙大幅度减少成为几乎不可逆转的总体趋势。待南水北调西线的水进入黄河后,来水量将适当增加,由于这些水并非产自黄土高原,其含沙量较低,黄河河床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定的冲刷,含沙量由上而下逐渐增加,但输往河口的泥沙总量仍不会像以前那么多。水沙条件的这些变化,使得黄河河口流路的频繁摆动改道等历史经验(或现象)难以重现。因此,在今后的河口治理工作中,不必过多地依赖历史经验,而应注视和跟踪这些新的水沙条件变化。三、河口水沙条件与海洋动力因素海洋动力因素对河口演变影响极大。长期以来,黄河河口来沙量大(),而海洋动力因素较弱(~,潮流流速约1m/s,几乎没有潮流段,非汛期感潮段长度仅15~30km)。因此,黄河河口表现为强烈堆积性河口,三角洲造陆功能很强,海岸线不断向外推进。事实上,黄河河口演变既受滨海区潮汐、波浪及海流等海洋动力特性影响,也与上游来水来沙条件密切相关。水沙条件(特别是来沙量多少)与海洋动力因素强弱之间的相对关系(而不是海洋动力因素的绝对数值)决定着河口演变的总体趋向。当来沙量增加时,海洋动力因素相对显弱,淤积起主要作用,海岸淤进;当来沙量减少时,海洋动力因素相对呈强,侵蚀起主要作用,海岸蚀退。近年来观测到的海岸蚀退,就是因为海洋动力因素超过了河口水沙条

黄河河口治理中的若干关系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