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八章 6腑病辩证.ppt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八章_6腑病辩证4、常见症状
胃:常见胃脘痞胀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呃逆。
小肠:常见腹胀肠鸣,腹痛,腹泻。
大肠:常见便秘,腹泻,便下脓血及腹胀,腹痛。
胆病:常见口苦、黄疸,胆怯、易惊。
膀胱: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遗尿、失禁。
5、常见证型
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寒滞胃肠,胃热炽盛,
寒饮停胃,食滞胃肠证。
胃肠气滞,虫积肠道证。
肠道湿热,肠燥津亏,肠热腑实证。
膀胱湿热。
胆郁痰扰。
一、胃气虚证
1、概念:指胃气虚弱,胃气失和,表现以胃脘隐痛或痞满、喜按、食少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2、病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劳倦过度;久病失养。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隐痛,痞胀,喜按,不思饮食,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
兼症: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4、证候分析:
胃失和降:
胃脘隐痛,痞胀(失于腐熟);
喜按,得食痛缓,食后胀甚(胃气虚弱)
不思饮食(失于受纳);
时作嗳气(胃气上逆)。
气血不生: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
气血虚弱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
5、审证要点: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
6、鉴别诊断:
脾气虚与胃气虚同时并见
共同点:均见气虚见症
不同点: 脾气虚胃气虚
病机: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病位: 大腹胃脘
主症: 腹胀便溏水肿胃脘隐痛,嗳气呕恶
二、胃阳虚证
1、概念:指阳气不足,胃失温煦,以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胃虚寒证。
2、病因:饮食失调;嗜食生冷;过服苦寒,泻下之品;脾胃素弱,阳气自衰;久病失养。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冷痛,绵绵不已,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兼症: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口淡不渴,倦怠乏力,畏寒肢冷。
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4、证候分析:
虚寒内生
寒凝气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食少脘痞,喜温喜按,
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胃气上逆: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
寒失温煦: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虚寒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5、审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
4、证候分析:
寒凝气机:胃脘冷痛,绵绵不已,食少脘痞,
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时发时止。
胃气上逆:泛吐清水,或挟不消化食物。
寒失温煦: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虚寒舌脉:舌质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5、审证要点:胃脘冷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为主。
6、鉴别诊断:脾阳虚与胃阳虚同时并见
共同点:均见虚寒表现。
脘腹隐痛,口淡不渴,畏寒肢冷,
舌胖嫩,脉沉迟无力。
不同点:脾阳虚:腹满,大便溏稀。
胃阳虚:胃脘隐痛,冷痛,
呕吐清水、食物。
三、胃阴虚证
1、概念:指阴液不足,胃失濡润、和降,以胃脘嘈杂、灼痛、脘痞腹胀、饥不欲食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虚热不明显,称胃燥津亏证。
2、病因:热病后期;情志郁结;吐泻太过;
过食辛辣;用温燥药太过。
3、临床表现:
主症:胃脘嘈杂,隐痛灼热,饥不欲食,脘痞不舒。
兼症: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4、证候分析
胃气郁滞:胃脘隐痛,脘痞不舒。
虚热内郁:胃脘嘈杂、灼热,饥不欲食。
胃气上逆:干呕呃逆。
津少失润: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
阴虚舌脉:舌红少津,脉细而数。
5、审证要点:胃脘嘈杂、灼痛、饥不欲食与虚热症状共见。
6、说明:胃阴虚少见全身虚热表现。

第八章 6腑病辩证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65 KB
  • 时间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