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本主义的萌芽.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制度——资本主义萌芽的温床
——读《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感
本篇读后感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科大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一文中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力求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较全面的展现科大卫教授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第二部分则是由此文出发,联系实际情况,表达自己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通览全文,可以发现主要在讨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期间出现的商业金融制度和商业组织角色对当时的中国经济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的中国有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萌芽。
作者开篇从以亚当· 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的认识入手,指出“在讨论资本主义萌芽时,不得不同时讨论资本的流通”,即在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伴随着大量的频繁的资本流通。至于资本何以流通?古典经济学派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在斯密看来,经济活动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加生产,为此必须增加资本积累,改进生产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资本的产生源自于贸易和分工,贸易需要分工作为基础,而不断强化的分工更促进贸易量的持续增加,除非遇到战争、关税壁垒等人为因素,否则资本会随着贸易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此过程的资本流通则是为了使资源的得到更优配置,即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是由生产效率低的地方流通到生产效率相对比较高的地方,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但这是否是自然而然的事呢?作者从韦伯、布罗代尔等人的研究中看到资本的流通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即作者所说的“若将资本主义视为一种理想范式,那么资本主义社会就是接受这种这一范式的社会,带有资本性的制度就是使这一范式成为可能的制度”,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本的产生和流通需要相应的资本主义制度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而不是随着贸易的增加自然而然的进行的。
正如作者看到的,18世纪以及更早的中国,政府同样地实行高压统治,但前几个世纪的经济是繁荣的,而19世纪以后是没落的。一些人看到明代手工业发展迅速、雇佣劳动较以前普遍,认为中国当时产生了源自于雇佣劳动的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并没有向西方国家一样开花结果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导致了19世纪以后的没落。而作者认为当时的中国的确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它的标志不是雇佣劳动,否则劳动力的雇佣反映资本经营的方式,以及手工作坊背景下资本流通的问题将不会没有答案。这种观点完全混淆了作坊和工厂的界限。作者以当时几个有关生产作坊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指出中国的作坊和其他场所对劳动力的管理方式,不能提供与工厂同样程度的直接雇佣大量工人的办法。明清时期代的作坊不仅不能产生大规模生产所必需的管理工具,而且也无法提供一个架构,为向蒸汽动力转变准备条件,除非有制度化的基础教育。
那么, 当时的中国是否具备产生这一制度的各种要素条件呢?有关资本流通的制度在中国是否已经充分发展,是否足以提供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所必需的投资, 我们该怎样评价和认识当时存在的种种商业活动呢?它们又能使资本的在怎样的层面上的流通呢?
基于以上的问题,作者力求在贸易和土地经营的历史中寻找当时可应用的金融制度。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与各种商业活动有关的契约文书,从中我们观察到:农村存在具有企业性质的为拜祭祖先和神明而设立的祀产,城市中证券普遍流通,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的银行的当铺盛行。祀产的发展和交易过程的证券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资本的频繁流通,这无疑孕育着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然

资本主义的萌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houhui915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