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钱钟书翻译思想.ppt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钱钟书的翻译思想
神似说与化境说的比较
生平简介
翻译思想
我们的观点
小结
钱钟书先生
生平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幼乘家学,饱读经史典籍。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1935年考取公费,赴牛津大学英国语文系攻读两年,后转入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1938年归国,先后任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兰田师范学院英语系主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教授,中央图书馆英文总撰。1949年先后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1953年起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院特聘顾问。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在文学等方面造诣甚高,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人文大师。
晓畅多种外文,包括英、法、德语,亦懂拉丁文、意文等。台湾著名作家兼讲座教授余光中分析当代中文时,常称道钱西学列于中国人之第一流,两岸三地之作家如陶杰、宋淇,行文之时,亦多交许赞之。钱氏于中文一面,文言文、白话文皆精,可谓集古今中外学问之智慧熔炉。
“诱”“讹”“化”的翻译思想
“诱”
翻译在文化领域所起的作用,即诱导人认识外国文学。所谓“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钱钟书认为,‘媒’和‘诱’所指的是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就是说翻译是个“居间者”和“联络人”,诱使我们去了解外国作品,去阅读外国作品
“讹”
讹主要指的是翻译作品中的“讹错”。译文和原作之间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理解或语气上也和原文的风格不符
翻译既是“发现之杖”又是“发现之障”。译文是引领读者进入另一语言文化的助手,然而,也可成为认识另一种语言文化的障碍。
钱钟书先生认为正是讹错起到了抗腐作用
“化”
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才能说算得上人于“化境”
化即是转化(conversion),即上文所述的“将一国文字转成另一国文字”;
化即是归化(adaptation),将外文用自然而流畅的本国文字表达出来;
化即是“化境”。也即是“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这与傅雷的“重神似不重形似”和以译莎士比亚名闻遐迩、成绩卓著的朱生豪的“保持原作之神韵”有异曲同工之妙
化境说
神似说翻译论的实质乃是神似与形似的和谐统一。
神似包括两个层面的意思:
其一是指追求传达出原作字里行间的涵义和意趣。
其二是指追求透出贯穿原作的神韵和风格。
而他所谓的形似则是指译者在翻译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形式,如保留原文的体裁·句法构造,文法和修辞格律等。
傅雷神似说的定义
神似主要是指以傅雷为代表的神似说,人们在承认神似与化境大同的同时,也谈到了期间的继承和发展。
钱先生化境论虽与傅雷神似说一脉相承,却把后者推上了更高的高度。
化境论比神似论在要求和难度上更深一层。以化境解释文学翻译活动的心理本质,较神似更加具体贴切,涵盖也更加广大。
神似论和化境论的比较

钱钟书翻译思想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wenfei1314
  • 文件大小665 KB
  • 时间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