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汤一介是一位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热”,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从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文化总顾问,到《儒藏》工程的首席专家,汤一介通常被外界看做是北大哲学系的“头牌”。但他并不愿以“哲学家”或“国学大师”自居,他曾谦虚地说:“在1949年以后的30多年间,只有马、恩、列、毛这样的领袖才能称为哲学家,而我们只是一名普通的哲学工作者。”
汤一介的一生,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龄人一样,走过了几十年的弯路,但他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了学术研究与创作的活力。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最著名的学者,汤一介的一生映衬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探讨人生――
让人生放射出更大的光芒
汤一介祖籍湖北,1927年生于天津,父亲汤用彤是学贯中西的哲学家,言传身教对子女教育影响很大。天资聪颖的汤一介受父亲的影响,早在读高中时便思考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讨一些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
上世纪40年代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年轻的汤一介深感痛心。1945年
1月,为准备考大学,汤一介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先修班听课。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让青少年时代的汤一介开始独立思考一些人生问题,他撰写了《论死》《论善》《论人为什么活着》等一些显露哲学家天赋的文章。
“我想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汤一介想,人生就像一根蜡烛,可以慢慢地让它烧完,也可以让它很快地烧完,放出更大的光。他下定决心,要做那个很快烧完并放出更大光芒的人。1946年,汤一介考上了北京大学。虽然对西方文学很感兴趣,但他还是选了哲学系。
在北大,汤一介仍然保持着勤学苦读的****惯,并很快崭露头角。少为人知的是,汤一介在中学时便开始接触到共产主义,曾因读《西行漫记》与几个同学组织去***,结果被贵州警备司令部抓了起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汤一介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结识了乐黛云女士,这位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对于汤一介来说,乐黛云是他生命中一位最重要的人。汤一介回忆,解放后,北大成立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那时他与乐黛云都在做团的工作。汤一介毫不掩饰他对乐黛云的欣赏:“她是一个非常聪明能干又非常热情的女孩,没有什么心计,说话直爽。”二人结婚60多年来,历经各种坎坷,却不离不弃。
破冰研究――
做思想独立的学者
汤一介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专业知识外,还学****阅读了大量马列主义、***思想的专业理论著作以及一些苏联文学作品。1951年毕业前夕,他被派到北京市委党校学****党校领导对其委以重任,留在党校给学生讲中共党史,后又讲授马列主义哲学。他讲的课程很受欢迎,党校领导决定把他调到党校工作,他却一直想回到北大,继续自己的哲学梦。
1956年10月,汤一介终于回到北京大学,并开始帮助父亲汤用彤整理文稿,翌年,父亲的名著《魏晋玄学论稿》正式出版。从此,汤一介再也没有离开过北大。
改革开放以后,汤一介迎来了学术生涯的春天。
在走过了那个没有哲学也没有哲学家的年代后,汤一介决心要成为一个思想独立的学者。1983年,汤一介撰写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该书打破了过去唯心唯物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认为考察哲学历史应着力发掘前一个哲学家解决和留下

汤一介:未名湖畔的哲学名宿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ggqyk17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