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学视角的设计艺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综合上述两个方向,本文将设计艺术心理学定义为:研究设计艺术创作、设计艺术审美与设计对
象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5
【第三章设计艺术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设计艺术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虽然20 世纪90 年代以后,设计艺术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确切的定义并被正式使用,但设计艺术心
理的发展却可以往前追溯到美学讨论中关于审美心理的产生与发展的探讨。设计艺术审美心理学思想
的起源与哲学家的思辨有关:柏拉图提出“理念世界”
14才是真实世界的“狂迷说”,亚里士多德认为
文艺能够进化人的心灵之说
15,庄子提倡的“至美至乐”16的“逍遥游”境界,王国维的情与景、意与
象、隐与秀交融和统一的“意境美”
17等。美学问题成了哲学的一部分,康德曾预言“心理学绝不可
能成为科学,因为它不可能通过实验测量心理过程”。然而,当人们已经****惯了顺着中西方的先贤们的
思路将审美心理作为哲学问题来探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随着西方学者美的数学规律的提出,自然科学领域的愈加受到众人的关注,人们不再满足仅用阐
释的方法来描述美的规律,开始跃跃欲试于用一种更科学更让人信服的方式——实验的方式来解释
“美”。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
18开创了心理物理学,对心理与物理的关系赋予了数学的形式。后来,威
廉· 冯特
19利用这些最初的创造性成就,把它们组织和综合成为心理学的基础——科学心理学(实验
心理学)。科学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不同之处在于,它将心理现象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将
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并有意的把心理活动简单化、孤立化,以配合此后用
实验的方法获得客观真实的实验数据。因此,莱比锡实验室的建立成了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它使得与认知相关的诸多问题的研究得以逐渐脱离单纯的哲学思辨,进入现代心理学之门。1871 年费
希纳将实验心理的方法引进审美心理研究中,通过心理学实验对各种审美现象进行研究,他采用实验
法、观察法、内省法研究形式与美的关系,他提出“审美阈”、审美加强、审美联想、审美对比等一系
列心理美学的规则。几乎同期,费肖尔父子
20的“移情说”与爱德华· 布洛21为代表的“距离说”也对
14 柏拉图存在有“感觉世界”之外的“理念(或理式)世界”,一个物体之所以美是因为“分有”了“美的理式”,
而“美的理式”只能由理智来感悟。柏拉图认为文艺是违背真理的“影像”,是亵渎神灵的“真谎”,是摧残理性的“***”。
15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善是一切知识和一切行为追求的最终目的。文艺不仅具有“教育”功能,能传授知识,培养理
智德性。而且文艺具有“净化”作用和提供“精神享受”的功效。
16 “至美至乐”出自《庄子· 田方子》记载的孔子向老子问礼。庄子认为,“道”是客观存在的、最高的、绝对的
美,在《知北游》中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天地的“大美”就是“道”。对于“道”的观照,乃是人生最
大的快乐。在《田子方》一文中,他就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说明了这个道理。
17 “意境”是文艺创作中心物相契、情景交融的意象特征。“意境”的美学特征:一是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
想”;二是具有真实自然之美。王国维对意境的理论的阐述达到最为完善、系统、深刻的水平。
18 古斯塔夫· 西奥多· 费希纳(Gustav Theodor Fechner 1801-1887),德国物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心理物
理学、实验美学的创始人。
19 威廉· 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实验室的创立者,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
学的创建人。
20 弗里德利希· 特奥里多尔· 费肖尔( 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1807—1887)和罗伯特· 费肖尔( Robert Visher 1847—1933)。父亲 F· 费肖尔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从黑格尔美学出发,认为美是理念在感性形式上的显现,是理
念和形象结合的统一体。晚年致力于心理学研究,把移情作用看成是“对象的人化”,称之为“审美的象征作用”, 成为“移情”说美学理论的先驱。F· 费肖尔之子罗伯特· 费肖尔,从其父“审美的象征作用”这个命题出发,首次提
出“移情作用”这一概念。
21 爱德华· 布洛(Edward Bullongh,1880—1934)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1912年于英国心理学杂志第五卷第二期发表《作为艺术的一个要素与美学原理的“心理距离”》一文,提出“心理距离说”,认为美学
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即介于

心理学视角的设计艺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4678321
  • 文件大小961 KB
  • 时间2018-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