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选取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 采用自身对照法分析注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导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通过比较, 改良方法注射后疼痛程度、瘀血情况明显减少, 总之, 正确的操作和规律轮换间隔注射是避免皮下出血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注射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方法;皮下出血;预防措施
DOI:-5547/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 与其他肝素相比, 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副作用少等特点, 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主要是预防血栓疾病、治疗血栓疾病及血液透析预防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是由普通肝素解聚制备而成的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的总称。常见的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有: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 达肝素钠注射液等。使用于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目的是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和血栓的形成, 本文是注射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的形成[1]。它通过抑制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来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皮下注射后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皮下出血[2]。本科主要应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8月本科200例使用注射低分子肝素住院患者, 其中心绞痛患者112例, 心肌梗死患者88例, 其中男102例, 平均年龄61岁,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428次。女98例, 平均年龄63岁,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372次。入院时首先询问过敏史及疾病史, 然后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 均正常范围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 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如:瘀血、硬结及疼痛。
1. 2 方法选用200例住院患者自身对照方法。每天注射2次(Q12 h), 相同人员、不同时间, 选择同一部位不同位置、不同的方法注射, 连续7 d。注射前首先对进行患者药理知识宣教。早:利用传统方法皮下注射注射。让患者半坐位或平卧位, 选取腹部为注射部位, 取出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针, 排气后左手食指和拇指间距5 cm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 右手持针30~40°进针, 然后缓慢推注, 迅速拔针, 嘱患者用棉球按压注射部位5 min。晚:利用改良注射方法。常规消毒后左手食指、拇指以5~6 cm距离捏起患者腹部皮肤呈一皮皱, 右手以握笔试持针, 在皮邹顶层垂直进针, ~ cm深, 回抽无回血后, 缓慢推注药物, 皮肤在注射全过程保持皱褶状态, 注射完毕后针头在皮肤内停留3~5 s, 让余滴药液在皮下组织充分吸收, 拔针后嘱患者或家属按压注射部位10~15 min, 按压力度以下陷1 cm皮肤为准[3]。
1. 3 注射部位的特点此药是抗凝作用, 半衰期是12 h, 注射2次/d,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 首先是腹部注射, 因为腹部注射面积大、皮下脂肪厚, 腹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且皮下有相对恒定的温度, 药液吸收比较快, 也不受运动的影响等特点。应选择以腹部脐上5 cm脐下5 cm为上下边界, 左右锁骨中线内外5 cm, 避开肚脐1~2 cm左右为注射部位, 每天交替注射部位。
1. 4 规律轮换部位间隔注射法根据腹部做正方形(

注射低分子肝素致皮下出血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18-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