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对中国近代教育名家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观点的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对中国近代教育名家关于
中国科举制度的观点的读后感
中国的科举制度早在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就开始实行,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但到了清代时期,由于科举制度的大量***现象和问题的出现;近代出现了一大批对科举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名人,他们大多数提倡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一、黄宗羲、颜元、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对科举的观点
(一)黄宗羲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首先,当时由于科举的兴盛,导致许多学者严重地脱离现实,热衷于空谈心性,专注于八股时文;所以他提出“学贵适用”,即只有适于使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学问。其次,士人为自己的仕宦之途,不选择独立思考,而唯“一先生之言”是从;所以他反对“墨守一先生之言”,认为求学贵在创新,提出独立见解。他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不仅切中时弊,而且站在经世致用,要求独立思考和自由思想的高度,这就使他的批判具有时代精神。
(二)颜元
颜元对八股取士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认为士人在利禄的引诱下自幼从事破题、捭八股,读书求学完全成了他们的“名利引子”。他主张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实才实德之士”,即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经世致用人才。为此,他提出了“真学”、“实学”的教育内容,提倡尧舜周时代的“六府”、“三事”、“三物”;同时大力提倡(三)康有为
康有为认为中国的八股考试严重桎梏人才,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他提出,废八股考试,改试策论,等学校普遍开设后,再废科举。他认为,八股取士导致学者不研究现实和世界各国情形,这样选拔出来的官员不会做实事。所以。他同时提出应大力创办学校,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传授科学技术,培养新型人才;这样才能适应世界形势,为中国发展做贡献。
(四)梁启超
梁启超认为八股取士是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同时,他批判由八股和楷法取士会使士人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他指出:“兴学校,养人才,以强中国,惟变科举为第一义。大变则大效,小变则小效。”进而,他提出最好的策略是将科举合并于学校;具体做法是“入小学者比诸生,入大学者比举人,大学学生成比进士;选期优异者出洋学****比庶吉士。”这实际上是一套废科举、兴学校的方案,除保留科举的各级科名外,科举实体已不复存在。
(五)严复
严复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了教育目标模式,在其体系中,智育处于基础地位;他认为,在八股考试主导下的封建教育,不仅不能启迪人的智慧,反而“适足以破坏人才”;同时,他详细地分析了八股式教育的三大弊端:其一是“锢智慧”,八股式教育违反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学****规律,还会导致士人拒绝接受其他知识,固步自封,孤弱寡闻;其二是
“坏心术”,科举考场***之风盛行;其三是“滋游手”,八股教育目标单一,与生产严重脱离,培养出了衣食仰赖与社会的游民。所以,他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和训诂词章之学,讲求西学。
二、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每一种事物和制度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科举制度也不例外。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社会官员的选拔机制,它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延续和弘扬了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中国古代文学,体现了公平、公正、秩序等法律价值。但为什么到了近代,中国出现一大批批

对中国近代教育名家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观点的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b21547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8-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