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林的伟人献词.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作者: [ 英] 以赛亚 ?伯林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personal impressions
译者: 林振义 / 王洁
出版年: 2013-9
页数: 284
定价:  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文与社会译丛
isbn : 9787544743860
在伯林的一系列著作中, 《个人印象》 所收录的文章应该是最令人感到好奇的文字。 某种
程度上,这是由我们对“献词”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的一贯认识形成的,献词一向是被认为
是宫廷文人迫于统治者的威严而书写下的阿谀献媚之词,语言华美而空洞,歌功颂德之外并
无其他用处,所以历史上能够流传下来的文学献词实在不多。我们很难想象现如今还有人用
这种古老的体裁书写人物印象记,更何况这位作者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哲学家。
当然,仔细想一下,伯林并不是那种埋首书斋,甘心著书立说的理论型哲学家,他对构
建宏大体系的哲学理论并无多大的兴趣,并不是说这些体系不吸引人,而是他终生都意识到
这种理论先行的哲学体系背后是一个企图整齐划一地规划人类未来的野心,这种古老的敌意
催生了无数哲人王一样的哲学家,也催生了无数的***战争。而他的哲学是谨慎的碎片,是
经验主义的试错,是最低限度的需求,是面对现实层面的迅疾之思――读过伯林的著作的人
都会被他那种隐藏在浪漫主义***之下的长句子所吸引,他一个句子紧跟着一个句子,追赶
着句子思考,就好像诠释一个观念根本不能用一个句子解释,只能将一个个句子叠加起来,
重复递进式的论述才能尽量完善地解释清楚他的头脑中一个个来不及作出反应的思考。这种
写作或者演讲方式所能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伯林并不局限于用哲学的方式思考,他对文学
修辞的热爱占据了很长一段时间,哲学思考只是他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他在生活中还有其
他更多的乐趣。某种程度上,他的哲学著作是用散文笔法书就的,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哲学
家的败笔,反而觉得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很好地传达他的情绪。在序言中,伯林文集的编者
诺尔 ?安南就认为, 伯林的写作风格忠实地反映了他自己的价值观, 据如同丘吉尔的散文一样,
“不是为了表述或反省个人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祖国及其国际地位的深情关注” 。
“祖国”这个词太大了,就如同“伟人”这个词一样,我们大多数时候都会避免用宏大
的词汇描述对他们的情感。在我们的印象里,所谓伟人基本可以与政治领袖等同,他们能够
改变历史的进程,但是所采取的方式大多是通过战争与杀戮。在政治中,几乎可以忽略个体
的善意,历史进程被改变往往通过牺牲个体的方式推进的,所以远离政治成了躲避灾难的同
义词。二战期间,伯林开始为英国情报部门在纽约工作,远离了学院生活,接触到了很多有
权势的政治家、公会领袖、国会议员、记者以及各种社会名流。 《个人印象》中很多人物,比
如***官菲利克斯 ?法兰克福特、哈伊姆 ?魏茨曼与伯林在纽约的生活都有交集。稍微留意下
《个人印象》 中的篇幅就能意识到伯林真正在意的那些人, 除了最后回忆 1945 年在俄国拜访
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的篇章和纪念爱因斯坦一百周年诞辰的演讲,剩下大都是他接触
过的政治家和他在牛津时的同事。政治家中丘吉尔和罗斯福是最为重要的两位,但伯林跟两
位并无深交, 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后者, 所以那篇描述

伯林的伟人献词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uxiangzhid56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8-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