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才建设需要多元化视角.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人才培养需要多元化视角
(发帖于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名:绪祖言,作者:徐行镇组织部门张黎昊,时间:2010-12-26)
我们现在培养小孩子时,都偏向于问他:“你将来要去哪个国家留学呀?”未必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几乎被哈佛、斯坦福这样的顶级高校选中,但这样的提问至少说明国外的大学和国内的大学有许多不同之处是可以让我们吸收的。且不说国外的大学学术水平高,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的留学生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的创新的思维模式。家长们都能意识到走出去比就近读名校更能让留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知识,为什么我们在培养或者引进人才时都倾向于“近亲繁殖”呢?
可能“近亲繁殖”是体制问题造成的,是当前关系社会在人才培养层面上的一个缩影。我们在开展学术研究或者是布置工作时,同一个老师带出来的学生肯听话,同一个学府出来的师哥师妹好说话,这对参与者来说或许是有利的,但对于人才的发展和价值的发挥上来说,这样的“近亲繁殖”模式却弊端明显。
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旧时“师傅带徒弟”的承袭,是视野不宽、胸襟不广、思路不开的外在表现,是旧时固步自封、门第观念的重现。它封闭学术视野,制约学术批评,损害创新思维,僵化学术风气,难怪乎我们的学术道德日益下降,抄袭成风,博士硕士产量全球最高,而成果却少有拿得出手的。因此必须要用多元化的视角来对待人才的建设。
一、人才的成长环境需要交流和竞争。
眼皮底下选人才,“肥水不流外人田”,很容易保留和延续共同的学术缺陷****惯性地继承上一代的老套方法,不敢超越,缺乏竞争,学术个性就会日益萎缩,就很难产生杰出人才和一流
的创新成果。古往今来的大学者、大名医们无不都是四方寻访、博采众长才自成一家的。现在的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也是越来越多,以一国的实力甚至都无法完全做好大型项目的研发。欧洲空中客车的成功制造正是由于打破了常规,由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合力钻研,组成最佳的科研团队,才最终使得这一如此繁重的研发任务得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成功。
二、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有固定的模式和途径。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并不是简单地用固定模式就能够像流水线一样就可以生产出来的。我们需要的是可以独立面对新问题,接受新挑战的人才,不是仅仅掌握一门手艺的工匠。拿中国足球举个例子,今天的中国足球之所以沦落到亚洲三流的地步,实在和我们的人才培养体制有关系。足球毕竟不是乒乓球之类的项目,它需要的是场上的十一个人的默契配合以及青少年后备力量的支援。只抓一时的成绩,而不重视群众基础的培养,无异于饮鸩止渴。日韩两国的足球人才培养注重基础,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支没有灵魂只知道泡吧和飙车的队伍,是不可能踢出观众想看的足球的。中国体育人才的培养恰是一个缩影,很多项目在本国本地区好像很厉害,但是平时缺乏和高水平队伍之间的交流,最终只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
三、人才的引进也需要优化配置。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有时候受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引进人才是一个最便捷,最出成果的办法。但是如果在引进的时候不注意防止“近亲引进”,既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使得原有的人才得不到正确的激励和培养。政府部门以及科研院所本身应当建立起人才交流机制,不应学文必是复旦,学法必是华政,学经济必是财大,人才来源过

人才建设需要多元化视角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水月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