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为什么感受?什么是感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就是深层次理解问题,真真切切感同身受,不是有句话:用力做会成功,用心做的话,是优秀,是卓越。
感受
【名称】:感受
感官侦测到外境的能量变化,于个体内在所产生的生化反应。
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辨别有无生命活动的重要凭据。
感受的定义
(来源:南丰公益书院)
感受为五蕴之一,属于心的一种作用。
乐受、苦受、舍受(不苦不乐受) :此三受分别和贪瞋痴三毒对应。
感受的可意和不可意,完全是个体的主观判断,同样的外在刺激,对不同个体会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感受的形成原因
1)胆汁 2)痰液 3)风 4)生理反应 5)季节变迁 6)失衡 7)外在逆境 8)成熟的业果
总的来说,感受由「触」(Phassa 十二因缘)所生起,触包括和外在接触(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和心与记忆的接触(意根<法尘)。
感受的重要性
感受是外境与内心的核心介面,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和认知,经验的累积,都是基于感受。
感受和心灵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的感受,都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活动,反之,特定的心理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感受。
比方说,听到辱骂,会不舒服(物质能量变化影响心灵),生气时,呼吸会急促,体温上升(心灵影响物质)
感受与修行之的关系
感受是修行的重要工具,透过观察感受(四念住),可以看到贪瞋如何生起,如何灭去。
由于外境的能量变化的持续发生,以「感受」为所缘,可以持续不间断地保持「正知」,以防止贪瞋的再度生起。
详细释义
解释1
◎感受
受到;感染。生理学上指由感受器接受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
感受风寒
眼睛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光的刺激,识别图象。——《眼睛与仿生学》
解释2
◎感受
体会;感想
生活感受
这次下乡巡回医疗,感受很深
历史出处
(1).接受;接触。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先因心气不足,感受风邪,入於经络,致使精神恍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麻疯这个毛病,要地土热的地方才有,大约总是湿热相郁成毒,人感受了就成了这个病。”
(2).犹体会。
魏钢焰《宝地--宝人--宝事》:“虽是走马看花,却感受颇多。”浩然《艳阳天》第六三章:“焦淑红还表示,自己要带头谈谈感受,检查检查缺点。”
为什么感受?什么是感受?
葛印卡
法根除痛苦且赋予快乐,是谁赋予这种快乐?不是佛陀,而是法;了知身体内的无常,而得到快乐。这也是你一定要禅修且持续地觉知无常的理由。
-- 乌巴庆尊者-- 
我还记得自己初次去见乌巴庆尊者的情况。当时,我对自己的信仰有着极大的执着,对佛陀的教导则怀有疑虑不安。尊者知道我是当地印度教社团的领袖。他问我:「你们印度教徒会反对戒--道德的生活,定--掌握自心,和慧--净化心的智能吗?」我怎么可能反对!怎么可能有任何人反对!他接着说:「这,就是佛陀教的。只有这是我感兴趣的,也是我要教你的一切。」尊者对法的诠释是世间共通的,也是无宗派的,他对于我是印度教徒毫无困扰。 
我在第一次内观课程学****到佛陀的教导,从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他的逻辑、实际、实用、通用且无宗派的教导,有如磁铁般吸住了我。(教导中)没有任何可反对的东西。关于不净杂染的根除与心的净化,我一直有所听闻且乐于与人谈论。当我观察感受时,一开始我有片刻的怀疑:「这要怎么帮助我?」但不久我就体会到,要藉由观察感受我才能抵达不净杂染的根部。事实上我是向完全解脱的目标前进。尊者教我的,不仅是培养信仰或满足知性,虽然两者皆很重要。他教我从经验层面上去认识真理的方法。如果任何人想用知性的讨论,逻辑或辩论来说服我听从佛陀的教导,我是不会被说服的,因为我对自己的信仰非常满意。透过身体感受的实相经验不只说服了我,而且当下就有成效。这种有形的工具使我有信心,确信自己能变成每位印度教徒向往的目标---- sthitaprajna。 
我越修****就越确信佛陀是最先进的心物科学家;他是痛苦及根除痛苦的最佳分析师。他之能成为无人能及的科学家是他发现了贪是响应感受而产生的。我研究过佛陀前后时代的精神导师之教诲,他们也同意贪是痛苦的起因,但他们认为贪(tanha)纯粹因为六尘(感官的对象)而生。他们遗漏了最重要的环节: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讨论过感受和感受与贪的关联。他们始终认为六尘是贪的起因。贪是贪求,渴爱。贪求持续或获得愉悦,也贪求能排除或抗拒不愉悦。因此贪实际代表贪求与嫌恶。
佛陀的发现是--贪的真正起因在于感受,这是佛陀对人类无可比拟的礼物。他的这个发现给予我们一把解脱自身之门钥。其它人则宣告六入缘爱 salayatana aya tanha;佛陀发现且说明了受缘爱 vedana aya tanha,它意谓着不净杂染产生在感受层面且对感受起反应。若要说由于反应感受而产生贪(tanha)是合理

为什么感受?什么是感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rl21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