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君子观.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君子称号最初的涵义是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贵族。在古代,君不仅指国君、卿,大夫都可称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君子,就是地位高贵,饰容不凡,有文化。称他们为君子,往往包含着对其身份,教养和服饰仪表的赞美。    孔子强调君子处人处事“度于礼”,“约于礼”,“君子笃于亲”,“君子上不僭上,下不逼下”,“君子***之美,而不***之恶”等。也就是维护人伦关系的和谐,做到爱亲、尊上、敬友、与人为善。孔子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君子同人相处时,既彼此协调合作,又不盲目苟同,而小人正好相反。   内向,就是孔子说的“君子求诸己”,即通过自身修养和内心自省,完善和提高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求诸己而达到心理平衡,使内心世界充盈饱满而无忧无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足够认识自我的社会价值,自尊、自信、自强。“君子义以为上”,“义以为质”,“君子喻于义”,“君子见得思义”,“君子见利思义”,就是充分认识仁道的意义而把仁的原则——义放在首位。又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坦荡荡”便是对这种乐观态度的一种描述,它同小人(缺乏修养的人)畏惧困难的萎靡情绪成为强烈对照。 “君子求诸己”的内向行为是为了完善,提高主体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故其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加深对外部世界的开发,内向必然转化为外向。孔子把君子身上这种内与外的统一比作射箭: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靶心),反求诸其身。射箭没有射中目标,应该回头检查主观方面的原因。这话显然包涵下一层意思:找出主观方面的原因,克服缺点,又是为了射中目标。这便是由外向内,又由内向外。向内是为了更好地向外。因此,具有内向型品格的孔子哲学和君子人格,又是富于外向追求的。在孔子那里,对外部世界的追求表现为经世致用,治国安民。他赋予君子的也正是这种品行。他说:“君子学道则爱人。”以爱人为怀的体仁君子,就是要匡世济民,以天下为己任。孔子以此鼓励自己的门生。  在这方面,孔子说了许多话:(君子)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君子)敏于事而慎其言。(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的“言”,从一般意义来讲,是指用语言表达的判断,思想,愿望;具体来说,这里主要指道德和人生方面的言论。“行”,也主要指道德活动和政治社会活动。所谓“言之必可行”有两层意思:一是言对行有指导作用;二是言必切实可行。正确的言论会带来好的行为后果,错误的言论会带来坏的行为后果。因此,君子“讷于言”,“慎其言”。 所谓“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去做,然后根据做的情况再说),是说言源于行,行是言的基础,言要符合行。言而无行,或言过其行,自吹自擂,君子引以为耻。君子人格的实现,他的一切内向和外向的追求,不是夸夸其谈,依靠空话,而是要身体力行,切实去做。因此,君子要“敏于行”,“敏于事”。 孔子认为,以仁为怀的君子应当具有同其内在相适应的礼仪教养和举止风度,做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他把以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品质称作“质”,把礼仪教养和举止风度称作“文”,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史,虚浮无实。一个人,如果文而无质或文胜于质,那就会流于虚浮而徒有其表;如果质而无文,就会显得粗野,达不到质即仁义道德所应取

孔子的君子观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3-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