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体会.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体会.docx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体会潘胜利(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肖王乡卫牛院464015)【中图分类号】+1I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5-0229-02【摘要】目的分析并评价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近2年间我院收治的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经外环小切口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结果经治疗后木组全部163例患儿全部治愈,早期少数患儿出现阴囊积液,大多数在术后72h即出现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仅1例复发,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以及切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结论采用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法具有切口小、创伤轻、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费用低廉以及遗留疤痕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关键词】小切口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传统方法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方面对腹部进行较大斜切口或横切口,在皮肤切口缝合后将留下较大疤痕或出现蟆蚣爪样痕迹而给患儿的皮肤美观带来影响。切口越大则损伤就越大,而且可能增大合并感染的可能性。随着整个社会对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患儿及其家长对手术切口的美观性要求越来越高[1]。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小切口开展疝囊高位结扎术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治疗,取得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采用小切口开展疝囊高位结扎术对16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实施治疗,其中另性155例,女性8例;]44例单侧斜疝,19例为双侧疝;〜8岁。〜2岁,未见嵌顿病例。:全部163例患儿采用基础麻醉加紙管麻醉或者采用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患儿取仰卧位。采用腹股沟区外环口体表投影部位的斜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以纹式钳交替将皮下脂肪及scarper筋膜撑开,通过小静脉拉钩将切口拉开以显露出外环口处的精索,通过血管钳沿着肌纤维方向钝性分离提睾肌,于精索内前方位置寻找到疝囊后,将其取出。去除疝囊后再将疝内容物还纳至腹腔内,在疝囊颈下方2cm处将疝囊横断。分离疝囊到疝囊颈处,需保护好精索血管与输精管,确定无疝内容物凸出,于高位疝颈部位采用1号锋线以“8”字形贯穿缝扎后进行结扎。对内环口较大者应修补1针。彻底给予止血,再在阴囊外牵引睾丸,恢复其至原位后,将切口缝合。:①给予患儿吸氧直至其清醒,可正常饮食。②对男性患儿托起其阴囊。③。④消除引发术后腹压增大的因素,如便秘或哭闹等。2结果经治疗后本组全部163例患儿全部治愈,早期少数患儿出现阴囊积液,大多数在术后72h即岀现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仅1例复发,无切口感染、阴囊血肿以及切口裂开等术后并发症。:腹股沟管在解剖学上属于子宫圆韧带或精索经过腹股沟处的一个斜向肌肉筋膜的裂隙。小儿的裂隙长度在1〜3cm左右,婴幼儿则为1〜[2]。腹股沟管呈短直状态,自内环到外环,在腹压增大时内环与外环几乎完全重叠[3]。在腹股沟管的上缘处是腹横肌和腹内斜肌的弓形下缘,此处非常薄弱,受力后易暴露出内环口。由于小儿的腹股沟管较短加之组织薄弱、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治疗体会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55 KB
  • 时间2019-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