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音乐史.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音乐史24536最近学****了中国音乐史,读书笔记如下:一、光辉的开端(史前-公元前16世纪)    现代考古发现,中国音乐的历史比黄帝时代古老!    出土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对其中最完整的一支作测音可知,号称以五声音阶为主的中国,其实早在七八千年之前,就已具备了有着稳定结构、超出五声的音阶形态了。这一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中国音乐后来以五声为主,并不像有人臆想的,是所谓“音阶发育不完善”,而是一种历史的、审美的选择结果。    原始时期的埙只有1-3个音孔,只能吹出2-4个音。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音阶发展的进程,尤其能揭示出在中国音阶的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程关系;当今由学者指出,那就是从只能发两个音的一音孔埙起便一再被强调的小三度音程。    原始时期的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这大概是世界各民族历史上共有的现象,中国也不例外。    蒙鼓的夔成为主管音乐的神,应该看作是支配节奏的鼓这件乐器在乐舞中由主宰作用的曲折反映。二、钟鼓之乐(公元前16世纪-前221年)    这一段历史长达1300年左右,跨越商、西周、春秋、战国,直至秦统一中国。它又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商代,西周以后则属后期。这两个时期既有共同之处,即以“钟鼓之乐”为主,又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商代人尊事神鬼,商人以音乐与神鬼对话。乐舞成为人们进献、侍奉、娱乐神鬼,以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商代音乐发展水平之高,可见与乐器。商代乐器十分神气,有声有色,品种数量均强于夏代。当时重要又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是钟和磬。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良好基础。“雅乐”,指周地音乐(舞蹈)。周代是最早对“礼”和“乐”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又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钟磬鼓这一类乐器得以长足发展,应该承认是贵族社会所作的准确选择。这种按礼乐制定规定不能变动的音乐,随时间推移变成无味的“古乐”,萎缩僵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春秋,“礼崩乐坏”。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孔子维护礼乐制度,孔子去世后,各地方音乐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新乐”不再像“古乐”那样被礼乐制度堵死,而是按音乐自身规律发展。各地“新乐”兴起后,不但在当地发展,而且进一步随着政治和经济的交往,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得到空间的交流。春秋中晚期的楚国编钟一套十三枚,备有完整的十二律,包含了演奏各地音乐的可能,它们应该是各地音乐大交流的反映。战国时代重视的是战争和治国方面的学问、人才,而且连年战争,对经济和文化造成的破坏很为严重。雅乐已基本无存,“新乐”的发展也受到了阻滞。    西周以来,乐队体制日趋完善,到战国初,不但乐器品种繁多,音色、音量都已十分可观,制作也非常精细,对音准和音质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史称周代开始对乐器以“八音”进行分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类乐器足以构成庞大的钟鼓乐队,其中尤其以钟和磬最为重要。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初曾侯乙墓的编钟、编磬及其他乐器,是迄今所见最庞大的钟鼓之乐的乐队编制。从排列来看,已考虑到把高低音分开及突出当中主旋律。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达5组,其中间约三组十二音齐全。所有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无不制作精良,性能良好,达到了惊人的

中国音乐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点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