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预防青少年犯罪.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预防青少年犯罪摘要:如今青少年犯罪问题以成为即环境污染,贩毒吸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我国也不例外,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发展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更是我们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如何遏制,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立足青少年的特点,全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近年来,全球青少年犯罪比率日益攀升,就我国来讲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了80年代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就我省1991-1995年统计,青少年犯罪比率和在校生犯罪比率比80年代就提高了一倍之多。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已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等新特点。具统计:90年代,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14岁以下的犯罪案例明显增多,年龄最小的还不满10岁!就我市不满14周岁犯罪人员1997年27名,1998年35名,1999年已达47名。而青少年犯罪中75%都属于团伙作案。并且向***化,智能化,暴力化发展。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以暴力为后盾的重大刑事案件日渐增多,施暴程度不断加重,而且青少年犯罪时在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作案手段野蛮和残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刑事案件占65%。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始终是要常抓不懈的一项艰巨任务。一、犯罪成因(一)不良的社会环境是滋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颓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渗入,以及社会丑恶现象死灰复燃,使部分青少年正在形成的世界观受到污染,滋长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丧失理想与信念的追求。 ***。著名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社会上宣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泛滥,这类文化制(作)品对青少年社会化潜在效果不可低估。青少年的好奇、模仿、冒险的心理,使涉世不深和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情感冲动,失去理智,滑向腐化堕落,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遍及中小学周围的游戏厅、台球厅、网吧,以及随处可见的发廊、歌舞厅等场所不良内容,更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极易造成青少年厌学、逃学、辍学的直接后果,使他们过早流入社会,成为了问题青少年。(二)教育不当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 "误区"。有研究资料表明,家庭环境不良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许多青少年违法犯罪都与家庭生活、抚养和教育方式有关。甚至,有的青少年走了犯罪道路就是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主要存在着两方面问题: 第一、孩子成长的环境先天不足。我国的离婚率呈直线上升,"婚变型"家庭逐年增多。多项研究证明,孩子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发因素。第二、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1)"溺爱型"。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一旦个人欲望达不到满足,就容易走上犯罪道路。(2)"高压型"。奉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形

加强社会工作的介入预防青少年犯罪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19-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