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建设理念与构想张伟春刘永东(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教研室,广东广州510640)交往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主体-客体”与“主体-主体”双重关系统一构成的整体,即“主体-客体-主体”,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P53。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网络教研实践共同体)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交往实践观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标志着教研从“主体-客体”的传统思维模式向“主体-客体-主体”结构的转换。这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是实现区域教研一体化和教育质量均衡的动力。广州市天河区近几年开始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建设研究,其基本假设是:如果形成数量众多、目标明确的实践共同体,就可实现具体教师在具体教学内容上的具体优化。这个假设提出了建设实践社群的四个核心问题,即:教研是什么?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建设应是有组织的行为。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的形成应以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优化为目标。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成果应系统积累。一、教研是什么?教师的发展有三个途径:自我钻研、教研及培训(继续教育)。自我钻研体现的是主体作用,有效的教研及培训体现的是主体间性。那么到底教研是什么呢?这是对教研本质的追问。“每一回你观察世界的角度有所移动——哪怕是多么轻微的移动,你都会看到此前未曾看过的事物”[M].台北: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6:332。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观察教研是什么。首先,从社会学看,教研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开展得好,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必然是和谐的。一个学科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其教研工作不可能开展得好。因此,教研就是心连心,网络教研就是通过网络心连心。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教研就是再生力。再生力(Generativity)是超越自己对家庭、工作、(第16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P315,这是30-40岁时一个至关重要的发展阶段(McAdams&,1998).成为一名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并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的人(Ryff,1989),是再生力的本质。再次,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研是知识的转化(包括内化与外化)与传播(包括组合化与社会化)。知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知)和隐性知识(行)。内化是指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例如教师将所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外化是指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如通过科研总结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或模式。知识的传播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显性知识在个体-群组-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传播称为组合化,如校长将优秀理论文章通过博客推荐给学校教师阅读;隐性知识在个体-群组-组织-跨组织之间的传播称为社会化,例如学校开展的青蓝工程,科组内或校际间的观课等(如图1)。图1 教研是知识的转化与传播二、基于网络的教师实践社群建设应是有组织的行为请在下文中突出标题内容,如谁组织、如何组织。(后面文中略微补充了几句)无论是从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教研反映的都是主体间性。现在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再生力、心连心、知识的转化与传播是自然发生的吗?实践表明,也许可以看到自发形成的教师实践社群,但这种因道德力量而形成的特例是不能作为普遍性的。那么,怎么样才

(本文即将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466 KB
  • 时间201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