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体内免疫复合物(plex,IC)形成并沉积于局部血管,激活补体,引起中性粒细胞及一系列细胞因子活化,导致血管受损。由于血管内皮细胞(VEC)是血液和血管平滑肌的屏障,是血管中首先受到损害的部分[2]。因此目前许多学者通过动态测定血浆中标志内皮细胞损伤的炎性介质及表面的特异性标志物浓度,来揭示HSP的致病机制,病变程度。故有必要来了解VEC的研究状况。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VEC合成并分泌的细胞因子
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 IL8可由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是具有较强作用的趋化因子,现代研究还表明IL8对于内皮细胞的增长和分芽增值是十分必须的[3]。Yang等[4]通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经培养选代后,加入来源分别为治疗前急性期以及康复期HSP患儿和健康儿童体内的血浆,与HUVEC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共同孵育24 h,吸取细胞上清液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8浓度,结果显示急性期血浆含量与健康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2415 pg/ml vs pg/ml, P=002)。与恢复期相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Yang等认为可以将其作为检测HSP进展程度的指标。我们分析这种差异是由于在HSP的急性期,免疫反应强,血管的病理损害程度高,作为其构成的内皮细胞需要大量增殖来修补其创面。而恢复期内血管大部创伤已愈合,炎症反应逐渐消退,内皮细胞与急性期相比合成大量减少,同样健康儿童体内微血管发生创伤的几率极低,新生成的少量VEC只对正常凋亡的细胞起着替代和更新的作用,IL8含量低,表明IL8含量的变化与新生内皮细胞合成数量成正比。
内皮素1(endothelins1,ET1) ET1是VEC合成和分泌的,为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短链多肽[5]。内皮素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作用[6]。近年发现ET1在血管、肾脏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造成对VEC的病理损害[7]。Muslu 等[8]用ELISA法检测30名HSP患者和对照组18名健康儿童体内血浆ET1浓度,结果分别为:急性期ET1平均含量是(184±075)pg/ml,恢复期ET1平均含量是(068±026)pg/ml,健康儿童血浆中ET1平均含量是(061±050)pg/ml。分析得出ET1水平急性期与后两者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1),ET1变化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微血管病变和损伤程度是变化的重要因素。说明HSP患儿血浆中高浓度ET1在HSP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 TM由VEC合成,并附于内皮细胞膜表面,是凝血酶受体;凝血酶与TM结合后激活蛋白C,形成凝血酶2TM2蛋白C复合物,此系统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VEC受损时,TM便从细胞膜中脱落释放到血中,使血浆中可溶性TM水平增高[9]。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