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母亲》教后感.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龙海市实验中学朱卫军《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从小学至今,教材中写母爱的文章很多,所以读懂母爱并不难。关键是要读出胡适母亲与别的母亲的不同之处,特别是对旧传统母亲的理解。所以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文本细读,字词品味,理解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教学过程中着重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以文本为依据,从细微处读出作者的真意,悟出作者的真情。课堂设计紧扣“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即母亲对儿子的影响)——读者眼中的母亲”这样的线索设计了三个主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文本阅读,并努力创设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生成,上课的效果与我的预期效果一致。要理解母亲的性格,必然要了解她独特的家庭处境。如何让学生了解她的处境呢?对于现代孩子来说,23岁而有两个儿媳是不可思议的。最理想的当然是有预****的时间,让学生能先对旧时的家庭结构及状况有所了解。由于之前已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先学****所以教学一开始设计了以第一人称胡适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来完成整体感知的环节。对于母亲的性格和为人,文章中有直接的交代,如: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有刚气。这些词学生能很快地从文中找出。但是这些词语都是抽象的,母亲的形象需要通过细读文本的细节来树立。如果只设问,母亲有什么性格,从文中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学生对母亲性格的理解就可能会浮于表面。所以上课时设计了一个文中没有明确答案,但又能通过母亲的性格、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推论的主问题——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体会到了这个问题的教学价值,它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比如,在课堂上,学生用“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来作为她不会诉苦的理由。此时,追问一下“她”和邻居闲谈的内容,学生对这一细节进行想象,更加确定“母亲”只是“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从而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母亲的性格。母亲之苦,苦在她是后母后婆;苦在有一个幼小的亲子需要抚养,且想要让他成才,而自己又没有经济能力;苦在寡妇门前是非多。唯一能给她的地位就是当家的,加上旧时大家庭特别讲究辈份大小,所以这也是留给她仅有的一点生存空间。为了让学生对传统母亲的性格有立体的理解,特别设计了抓住母亲三次“哭”进行细细品析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相关细节的挖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这里的哭虽是一个很小的细节,却值得品味。试想她可能哭骂自己的丈夫没良心,撇下娘俩不管,让娘俩受苦受难吗?不可能。因为她深爱她的丈夫,丈夫在她心中是个“完全的人”,是偶像,母亲也要在胡适的心中塑起一尊偶像,所以她总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嘱咐“我”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何况丈夫也是她生存在那个家中的无形依靠。她的哭丈夫或许只是提醒两个儿媳,“我”还是你们的后婆,不要忘了辈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文章的这一细微之处,纠正了学生“哭丈夫”是诉苦的说法。引导学生细致阅读、深入探究,促使他们更准确更全面地理解母亲的形象。二、怎样的儿子“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蒋介石对胡适的高度评价。新文化、新思想自然与他所处

《我的母亲》教后感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