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苏东坡与密州.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苏东坡与密州苏东坡与密州(诸城)常山,位于诸城市城南10公里处,原名“卧虎山”。过去人们在此山祈山祈雨常常灵验,帮更名为“常山”。雩泉亭,坐落于常山之北的一条山涧中,涧中有一古泉,泉水很旺,“汪洋折旋如车轮,清凉滑甘,冬夏如一。余流溢去,达于山下.......”是扶淇河的一条支流。雩泉亭历经沧桑,今已无存,但雩泉尚在,今被姑子庵村群众用作水井。井底呈方形,凿痕宛在,即为原雩泉。超然台:坐落在原北城墙偏西处,今台下巷北端与北关路交汇处。台高10米左右,北面紧靠城墙,台面略成梯形,前沿东西长约28米,南北宽25米。台上分前后两院,前院中间有3间厅堂,明柱出厦,门悬横匾"慕贤亭";后院有东西两庑,各3间,较前矮小,内置刻石。后堂3间,内有苏轼泥塑坐像,一手捧书,一手扶膝,神态文雅庄重,风度超然脱俗。苏轼《雩泉记》【引文】雩泉,是位于常山北坡山溪西侧的一眼自然山泉,泉水“汪洋折旋如车轮”,满溢成溪,北流而下,注入扶淇河中。古时人们多经此路到常山祈雨。苏轼深爱此泉,每登常山,必临其泉。祈雨祭神毕后,常站在泉边高坡上,北俯密州城,“雉堞楼观,仿佛可数”。尤其当祈雨应验,更是欣喜万分。为表达自己对常山和雩泉的喜悦之情,于熙宁九年(1076)四月,作《雩泉记》,以述心怀。从中,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苏轼的真挚爱民之心。【原文】常山在东武郡治之南二十里{2},不甚高大{3},而下临城中,如在山下,雉堞楼观{4},仿佛可数。自城中望之,如在城上,起居寝食,无往而不见山者。其神食于斯民{5},固宜也。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不留,故率常苦旱。祷于兹山,未尝不应。民以其可信而恃,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熙宁八年春夏旱,轼再祷焉,皆应如响{6}。乃新其庙{7}。庙门之西南十五步有泉,汪洋折旋如车轮,清凉滑甘,冬夏若一,余流溢去,达于山下。兹山之所以能常其德,出云为雨,以信于斯民者,意其在此。而号称不立,除治不严,农民易之{8}。乃琢石为井,其深七尺,广三之二,作亭于其上,而名之曰雩泉。古者谓吁嗟而求雨曰雩{9}。今民吁嗟其所不获,而呻吟其所疾痛,亦多矣。吏有能闻而哀之,答其所求,如常山雩泉之可信而恃者乎!轼以是愧于神,乃作《吁嗟》之诗,以遗东武之民{10},使歌以祀神而勉吏云: 吁嗟常山,东武之望{11}。匪石岩岩{12},惟德之常。吁嗟雩泉,维山之滋。维水作聪{13},我民所噫{14}。我歌《云汉》{15},于泉之侧。谁其尸之{16}?涌溢赴节。堂堂在位,有号不闻{17}。我愧于中,何以吁神{18}?神尸其昧{19},我职其著{20}。各率尔职,神不汝弃。酌山之泉,言其蔬。跪以荐神{21},神其吐之{22}?【注释】 ①熙宁九年(1076)四月十八日作。清乾隆《诸城县志》卷14《金石考》录苏轼本文,末有“(熙宁)九年四月癸卯,朝奉郎、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知密州军州事、骑都尉苏轼记”之语。《乌台诗案》“祭常山作放鹰一首”记载:“熙宁八年五月,轼知密州内,于本州常山泉水处祈雨有应,轼遂立名为雩泉。九年四月癸卯,立石常山之上。”癸卯为十八日,立石者即《雩泉记》。雩(音于)泉:在密州诸城县南常山上。雩,求雨的祭祀。②常山:《太平寰宇记》卷24“常山”条引晏氏《齐记》:“祈雨常应,故曰常山。

苏东坡与密州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angzhidaol
  • 文件大小63 KB
  • 时间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