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

朱威烈

【内容提要】中国近年倡导的和谐理念,是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项公共产
品。中国在确立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的目标的同时,也在反复强调“韬
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中国未能公开、充分地围绕“韬光养晦、有
所作为”这一外交方略进行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
国的曲解和误解,加深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对我战略意图的疑虑,造成了构
建战略互信的障碍。因此,深入解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内涵,已成为
一项不容回避的严肃任务。
【关键词】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
【作者简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教育部社科
委综合学部委员

在国际体系转型和重建的今天,中国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界关
注的重点之一。我国领导人近年倡导的和谐理念,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一
项公共产品,意义十分重大。在确立了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的目标,
高举起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的同时,我国也在反复强调韬光养晦、有所作
为的外交方针。也许是为了避免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的曲解和误解,
围绕“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一外交方略的相关研究和宣传工作尚未能公开、
充分地展开,而这又加深了周边国家和西方大国对我战略意图的疑虑,造成了
构建战略互信的障碍。因此,深入解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内涵,实际
上已是一项不容回避的严肃任务。

一、正本清源:“韬光养晦”的文化蕴含

“韬光养晦”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同志在国际格局发生剧变、中
1
2010 年第 3 期
国遭受西方国家制裁的严峻形势下提出的重要外交战略方针。它一直被西方
国家视为中国战略的“核心”。美国国防部在《2002 年中国军力报告》中,
将“韬光养晦”说成是中国“在国际上进行战略欺骗”的手段;《2005 年中
国军力报告》收录了***关于“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完整表述;2006
年 5 月 25 日公布的当年《中国军力报告》仍将“韬光养晦”译成“hide
capacities and bide time”,即“隐藏能力,等待时机”。可以说,美国军
方的这种解读,不仅对美国国内舆论,而且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有很大的导向
性作用。从苏联解体后至小布什当政时期,在处于美国对立面的伊斯兰、阿
拉伯国家,主流舆论一直指望中国能取代苏联,成为对抗美国的另一超级大
国。曾任叙利亚驻华大使暨阿拉伯国家使团长的穆罕默德·海尔·瓦迪,在
他的《中国外交政策探视》一书中,把“韬光养晦”译成“拖延、规避,以
等待合适的反扑时机”。①他对这种“反扑”的诠释是“并不必然具有军事色
彩,而是集中在外交手段和经济成就上”。由此可见,包括东西方在内的外部
世界都深受美国影响,对“韬光养晦”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即“等待时机,
以求一逞”,最终目的似乎都是要同美国“对决”、“摊牌”。
在我国学术界内,对“韬光养晦”也有颇多争论,如有观点认为,尽管它
的本意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但还是常常使人联想到越王勾践“卧薪尝
胆”、“韬光养晦”的故事,使人联想到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时的那种心态,
因此“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最好不再使用”;②另有学者认为“美国遏制中国崛
起的独霸天下的战略是一种客观存在,无法回避。树欲静而风不止,继续奉行
‘韬光养晦’战略,实际上是‘苟且偷安’和‘鸵鸟政策’。应适时调整政策,
以‘有所作为’为主”;③等等。
由此看来,无论是国外的误解,还是国内的争议,固然都与特定的政治考
虑相关,但是,种种误解与争议的产生,还与对“韬光养晦”这一成语本意理
解不够深刻密切相关,尤其是缺乏从中国的人文传统与核心价值出发,准确理
解其内涵。其实,“韬光养晦”作为成语,乃源于清代郑观应(1842年至 1921

①穆·海·瓦迪:《中国外交政策探视》,叙利亚艾哈利出版社,2005 年。
②叶自成:“关于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再谈中国的大国心态”,《太平洋学报》,2002 年
第1期。
③王嵎生:“中国“韬光养晦”战略的再思考”,《环球》,2004 年第 7 期。
2
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
年)于 1893 年出版的《盛世危言·自序》,“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
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①其义类同“晦迹韬光”,亦即主张隐藏才华,
不使外露。用于积极入世一面,是“晦迹韬光德自长”,“如同美玉,藏于泥土
之中,一旦出世……始成器”;用于消极出世一面,是为了“避祸”、“避仇”、
“隐居”、“绝名利”。因此,韬光养晦本质上反映的是中国人在做人、做事、
做学问

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方略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经管专家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