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玉米纹枯病及褐斑病防治对策.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玉米纹枯病及褐斑病防治对策.doc:..玉米纹枯病及褐斑病防治对策纹枯病在春、夏、秋玉米上皆可发生,发病株率22%-71%,个别地块或品种甚至达100%,由该病导致的损失一般在15%左右,发病重时果穗腐烂,造成严重减产,成为制约玉米增产的重要病害因素之一。而褐斑病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中后期。主要危害玉米叶片,且主要在玉米8-10片叶时易发病,12片叶以后一般不再发病。但在一些感病品种上,褐斑病发生严重,常导致玉米生长前期快速干枯,引起产量损失。—、玉米纹枯病1x症状玉米纹枯病主要危害玉米叶鞘、叶片、茎秆和果穗。最初多由基部叶鞘发病,从下而上逐步扩展。典型症状为在叶片、叶鞘或苞叶上形成不规则的云纹状病斑,边缘呈深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包围叶片和叶鞘直至干枯。茎秆受害后期组织松软解体,植株极易倒伏,而果穗受害时常造成腐烂,使果穗秃顶,粒重下降,影响玉米品质和产量。环境湿度大时。m2病斑上可见白色菌丝体,病部组织内或叶鞘与茎秆间常产生褐色不规则的颗粒状菌核。菌核成熟后极易掉落至田间,越冬后成为翌年初侵染源。2、发病规律玉米纹枯病以遗留在土壤中和病株上的菌丝和菌核越冬,越冬后仍能存活。成为翌年病害发生的初侵染来源,越冬菌核萌发,长出菌丝侵染叶鞘。病、健叶片和叶鞘相互搭接造成再侵染。该病从玉米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危害高峰期在玉米籽粒形成至灌浆期,生长后期植株老健,病菌不易侵入,病情趋于稳定。3、防治对策(1)适期播种:实践证明。播期越早。玉米纹枯病发病越早,病情越严重,产量损失越大。因此,应适当晚播,尽可能避免病害的发生高峰期与雨季相遇。(2)人工防治:清除遗留在田间的病株,并深翻土地,将带有菌核和病残株的表土层翻压在活土以下。以消灭越冬菌源。减少初侵染源:在玉米心叶期和心叶末期及时剥除病叶鞘及叶片减少再侵染源。(3)生物防治:因生物防治具有高效、相对安全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其他措施难以解决的土传病害更具有突出优势。(4)化学防治:防治玉米纹枯病较好的化学药剂有井冈霉素、禾枯灵、甲托、多菌灵、宝穗、粉锈宁、退菌特、拌种双等箕中以井冈霉素的防治效果最好。二、玉米褐斑病K流行原因(1)连年重茬连作。秸秆还田,田间病菌逐年增加。由于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导致玉米连年重茬连作;同时,玉米秸秆还田面积越来越大。导致病原菌在田间逐年积累。而且用秸秆泯肥后未经高温充分腐熟,施入田间后,也造成田间病源菌的增加。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必要的菌原条件。(2)玉米品种多、乱、杂。感病品种多。宝鸡市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中包括了未通过审定的品种和虽然通过审定但种植范围不包括宝鸡市春播的品种。玉米种子市场形成了多、乱、杂的现象。生产上种植了比较多的感病品种,给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3)田间脱肥,玉米生长不良。抗病性降低。一般不施基肥或施用量较小。同时玉米苗期追肥量过小或过晚。导致玉米5・8片叶时,土壤肥力不足,田间出现脱肥现象。营养不良,叶片发黄,抗病性降低,是引起玉米褐斑病大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2、防治对策(1)化学防治在玉米4-5片叶时。若种植的品种不抗病,属感病品种,且此时温度高,降雨量大,田间湿度大,光照时间短,适宜于病害发生。应及早预防。药剂可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玉米纹枯病及褐斑病防治对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30 KB
  • 时间201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