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反思中国式的教育.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传统上的)(传统上的)(近二十年形成的)功利主义色彩:自开科举以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教育就是读书,而考中科举就是读书的唯一目标与意义。当下亦然,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对下一代的教育就是让他(她)考上大学甚至更高学历,最后挤进去所谓的上流社会,赢取优质的生活。究其因由,其根本之根本来自于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对劳动力的报酬严重不平等!读书是进入垄断阶层的入场券,社会呈单极发展,且分化日趋严重。相同的劳动力付出,其报酬相差之巨大无以形容。某些工种,如清洁建筑家政等,工作又脏又累,但单位时间的收入却是其它工种或管理层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到了现在,资本拥有者或所谓高级管理人才又更进一步垄断财富,中产阶级受到更严重的压榨,以至社会底层所谓靠手而不是靠“脑”吃饭的人更难以从中产阶级的指缝里分得必须的生活资料。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基本的谋生,无怪乎家长要逼迫孩子上名校,考大学。现在甚至说大学文凭也不值钱了,要硕士博士,留学...对于没有钱和权的家庭背景的人尤其如此。家长意志家长意志也是中国千百年的传统。家长们都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更多,孩子只有沿着自己的思路发展才会有出路。这跟中国自古三纲五常的阶级秩序的思想不无关系。在家庭里,长辈自然是更高的阶级,自然享有更高的权威。然而,许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偏好。并不了解孩子的特长和弱点。并不知道如何因人而异的制定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使是兄弟姐妹往往也需要量身制订各自的成长之路,不可一概而论。家长们甚至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不真正懂得职业生涯的规划,只是主观的让孩子上很多的课外班学钢琴,学外语,奥数班,上名校,甚至中学就送到外国留学...把家长的意志强加于下一代,就有如龚自珍所说的人为地扭曲出“病梅”,还自以为这是好看的形态。这种做法,最后往往为孩子以致整个家庭酿成恶果。片面偏执的思想由于对教育存在显著的功利色彩,不少家长对于教育更加片面理解为升学。为了升学,片面的追求学****成绩。为了学****成绩,一味靠请家教,参加提高班。一方面忽视甚至放弃了很多德育,体育和其他综合素质方面的教育,另一方面使孩子过早地承受繁重的学****压力,甚至扭曲了心理的发育。这种偏执的教育使一些孩子在中学以致小学就不堪重负而***,有些孩子到了大学还不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许多孩子缺乏基本的待人接物和沟通协作能力。牺牲了孩子的健康发育,整体体质不断下降。同时很多家长天真的认为我只要花了钱让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责任就不在我了,学校和这些班自然会还给我一个完美的孩子,自己就可以尽情地去参加无尽的饭局,卡拉OK,上网,打麻将…从摇篮开始的教育对此,首先政府与家长都必须做出深层的反思和改变。社会分配问题涉及太深太广这里就不多说了。唯一要说的是如果不从社会结构发展上变革,任何为学生减负都是空话,说不定将来在妈妈肚子里就要开始竞争了。作为家长,必须认识到无论何时何地,所谓竞争都是综合素质的竞争。有些家长悲哀地说,现在连硕士博士都不好找工作了。为什么呢?一来扩招之后,本科以致以上学历的人才固然多了,然而面对那些还要家长代替面试,无法适应团队工作,又或者弱不禁风的高学历人才,用人企业能够怎么办呢?对于那些只会考试,只会夸夸其谈,碰到实际操作却吓得发抖的“人才”,企

反思中国式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