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的家乡淮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的家乡淮北市非物质文化简介一:民间文学民间故事:1、我所知道的《陈毅让车》、《邓政委喂马》,这类民间故事属于人物范畴的民间文学。主要是通过对伟人平凡小事的描述,来歌颂伟人的高尚品德。2、属于地域范畴的民间文学有:武时良编写的《烈山的传说》,吴广彪编写的《朔里与东方朔》,这类故事多长期广泛地流传在民间,主要是探索某地某所的由来,某地与某历史人物的关系等。3、属于民俗范畴的民间文学有:傅立泉编写的《烧纸钱的由来》、高文畴编写的《清明节与介子推》等。民谚民谣:从小在淮北长大的我会听到大人们说很多的民谚民谣,觉得很好玩,很亲切,有好多至今还记得:1、属于气象方面的民谚很多,对天气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长虫过道,大雨就到”,“月亮戴斗笠有风,月亮烤火有雨。”“雨后西南风,没有三天空”“老头活了八十八,没见东南雨来发”“晚霞行千里,早霞雨倾盆”等。2、属于气候方面的农谚有:“热在伏中,冷在三九”“三九四九中心腊,冻死河里连毛鸭”“处暑去暑天不热,寒露添寒穿棉衣”等。3、属于农业的谚语有:“九尽花不开,水果压满街”“头伏萝卜二伏葱,三伏里边种白菜”“立秋三天遍地红,寒露两旁看早麦”“枣树发芽种棉花,过了谷雨点西瓜”“六月六,打棉头,七月十五拾早花”等等。4、属于地理环境的有“大风刮倒万丈碑,石碑滚了三个省”这是指建国前,相山属安徽、江苏、河南三省交界处。另外,还有属于政治、文化、风俗、传说等方面的民谣。二:民间音乐唢呐:俗称喇叭。这是我从小便十分熟悉的音乐。淮北市唢呐艺人多分布在市郊农村,他们自由组班,每班五至七人不等,为民间婚丧嫁娶、节日欢娱时所聘用。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当周围邻居或邻近的村庄谁家有喜事,就会请一个喇叭班来表演,大家都跑去看,很是热闹。小孩子们就是听歌,老人们就喜欢看戏。演奏的曲牌因环境场合而异,一般办喜事常用“凡字四调”、“叫句子”、“柳金”等曲牌,并有大、小把攥子模仿地方戏曲、曲艺吹奏。三:民间舞蹈腰鼓:腰鼓气氛隆重、热烈、节奏性较强。一般以多支腰鼓组成腰鼓队演奏,边击边舞或配以节奏强而有力的词曲伴唱,或在短暂的停顿用夹以简捷雄壮的口号渲染气氛。腰鼓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较为流行,以后日渐冷落,1978年以来,市区部分中小学又恢复了这一活动,多用于重大节日游行队列。可是我从小一直咩见过腰鼓呢。狮子舞:狮子头是用纸制成型,狮子身为布毛合制的狮皮。由二人合演,相互协调配合,模拟狮子的各种动作,如:抖毛、舔毛、搔痒、打滚及加有艺术色彩的各种表演。引狮者一人,执彩球戏狮。它流行于市郊农村,分厂矿俱乐部也开展此项活动。龙灯:龙灯的龙身是用竹木扎成骨架,一般七至九节,龙头造型生动、雄伟,口、须、角、目栩栩如生,“龙衣”(龙皮)用布绘以龙甲,头尾各节有一木棍支撑龙身。表演时每人各执一节,前有一人引珠、龙头抢珠、龙身各节及尾随龙头的活动而舞动向前。本以欢快的唢呐锣鼓伴奏。活动时,龙灯多与狮子、竹马、旱船等配合。嘿嘿,场面很是宏大啊!不过,遗憾的是,我也没有亲眼见过这些活动。竹马:竹马是用竹篾扎成马身骨架,蒙以纱布,外贴马毛(用彩纸剪成),马头可活动,马脖子及演员脚上均系铜铃。表演时,马身系于演员腰间,随着音乐和锣鼓节奏,用手操纵马头表演。旱船:旱船的船身是用竹子和布结合扎成。表演时,船身生活系于女舞者腰间,前进时作行船状,另有一老船翁在旁撑船。大头舞:大头舞是用马粪纸糊成一特大的人头造型,可根据需要或爱好塑成各种人物形象。如笑娃娃、老头、老妇、工人、农民等。表演时戴在演员头上,以造成与身体比例极不谐调的形象来产生艺术效果。高跷:高跷为演员腿上各绑一高跷进行表演的一种形式。高跷腿是在一根木棍上部安有脚踏板而成,根据踏高跷人的技术精劣而定高低。高跷演员各抢一戏剧人物,可演一段戏曲插白或一折戏;或表演扑蹀、丢叉等舞蹈动作。在我们淮北市相山区任圩乡农村较为流行。打花棍:打花棍又称“打莲湘”、“花棍舞”、“霸王鞭”,是淮北地区民间流传极广、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歌舞表演形式。因表演者手持一根3尺长、中间开孔穿有铜钱的竹竿,上下飞舞,表演时,从头打到脚,从前打到后,边打边唱,人数不拘,唱词多据民间唱本,也可现场编唱,敲击肩、背、脚、头、臂、腰、腿,变换快慢节奏,发出清脆的响声,处处充盈着飞舞之美而被称为“汉族民间舞的又一瑰宝”。扭秧歌:扭秧歌,也叫秧歌舞,在淮北城乡广为流传,是一种规模大,有气势且极富特色的群众性节日歌舞活动形式。秧歌队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一、二百人,领队者手持一把用彩绸装饰的花伞,被称为“伞头”或者“伞把子”,既是秧歌队的指挥,又是善于即兴编创歌词的好歌手。秧歌的曲调非常丰富,现在能搜集到的曲子有几百首,既能登台表演又适于在生活中随时哼唱。它所反映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在淮北游艺民俗中别具一格。

我的家乡淮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xc6688
  • 文件大小695 KB
  • 时间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