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荔枝与荔枝文化.doc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荔枝与荔枝文化张效民一荔枝,古人又写作离枝、离子、荔子、荔支等,因左思在《蜀都赋》1中有“旁挺龙木,侧生荔枝”的话,所以后人又以“侧生”来代指荔枝。荔枝色红,故又有人称之为“丹荔”。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流落巴蜀期间,曾写过《宴戎州杨使君东楼》2诗,诗中有“轻红擘荔支”的话,所以不少人也以“轻红”来代称荔枝。这样,荔枝这种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尤物,由于得到文人的关注而成为他们行诸笔下歌咏的对象而具有一种文化的内涵了。就中国而言,关于荔枝的产地,著名宰相张九龄写作的《荔枝赋》3中说:“南海郡出荔枝焉。”白居易在他那篇著名的《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4”。中唐诗人张籍在他的《成都曲》中也写到过荔枝,他说:“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5”但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则在他的《老学庵笔记》6中以居成都多年的身份发表意见说:“此未尝至成都者也。成都无山,亦无荔枝。”他还引证苏辙的诗“蜀中荔枝生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来加以印证。说“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7!”陆游的说法,比较符合蜀中荔枝产地的实际状况。但这些说法,都因作者的视野和旅迹所限,其实并不全面准确。比较合乎中国荔枝产地实际的说法,当为蔡襄的《荔枝谱》。他说:“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8。”也就是说,中国荔枝的产地,大致是今天的福建、四川、重庆、和广东广西一带地方。这个判断是大体符合实际的。从科学的角度讲,这当然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土质、气候适合于荔枝的生长的缘故。二荔枝历来有果中之王的美称。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荔枝应以何处为最佳却又有不同的认识。据张九龄说,中书舍人刘侯因为“弱年累迁,经于南海”,亲口品尝过荔枝的美味,就认为荔枝“甘美之极”,无与伦比。他还认为,“龙眼凡果”,而“与荔枝齐名”是很不相称因而也是很不应该的事情。对于魏文帝“方引蒲桃及龙眼相比”,他也大不以为然。认为“是时二方不通,传闻之大谬也。9”作为一位由南粤之地的韶州进入中央政权的大臣张九龄,对于荔枝更是情有独钟。他在《荔枝赋》中,也非常明确的说:“果之美者,阙有荔枝。10”而宋代的苏东坡先生则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1。”稍后一点因事被流放至海南的诗僧惠洪则说:“老天见我流涎甚,遣向崖州吃荔枝12。”这两位诗人都曾被流放到海南岛,日子过得异常艰苦,但因为尝到了美味的荔枝,也就缓解了被流放的内心的深刻的苦痛。当然他们的话也是一种身处无奈之时故作放旷之语,但荔枝的美味则是不用置疑的。以上讲的是岭南荔枝或者是南海荔枝。唐朝的荔枝贡品,不少人认为是出自巴蜀,杜甫、白居易、薛能、薛陶在流落巴蜀期间,也曾写过一些荔枝诗。尤其是杜甫诗中有“红颗酸甜只自知”和白居易诗中有“津液甘酸如醴酪”的话,给人留下了口实13。后人就据以说巴蜀荔枝偏酸,不及岭南、闽中。比如宋代曾巩就在他的《荔枝四首》14的自注中说:“白乐天咏荔枝诗云:‘津液甘酸如醴酪’,杜工部诗云:‘红颗酸甜只自知’,此皆知巴蜀荔枝而已,不知闽越荔枝不酸也。”说到闽越荔枝,与苏东坡先生大体同时的蔡襄蔡端明学士最有意思。在他所作的《荔枝谱》中,根据他的看法,为几地荔枝排列了座次。毫不掩饰对于其家乡荔枝的偏爱之心。他说:“九龄、居易虽见新实,验今之广南州郡与夔梓之间所出,大率早熟,肌肉薄而味甘酸,其精好者仅比东闽之下等。是二人者亦未始遇夫真荔枝者也。15”这就是说,其他

荔枝与荔枝文化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jy041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