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doc亦味地蕙丸临床研究进展□荆鲁(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摘要:本文通过对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的回顾性分析,对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川做一系统总结。六味地黄丸自宋代创制以来,其临床主治病证不断扩大,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内分泌、泌尿生殖等临床各科疾病。这种多系统、多病种的广泛性的治疗作用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因此深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证以及其作用机理,结合现代疾病深入探讨肾阴虚证或肝肾阴虚证的病理实质,对进一步揭示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将貝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病证结合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名方,始见于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始称地黄圆,是从张仲景《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桂枝、附子、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的。自宋代运用以來距今已有几乔年的历史,经过历代不断应用及发展,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主治病证相应增多,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 方剂源流本方组成为:熟地黄8钱、山茱英4钱、干山药4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3钱。《济生拔粹》小所载地黄丸除剂量由“钱”改为“分”夕卜,余则与此相同。本方的服法:《小儿药证直诀》载“空心,温水化下三圆”;《医方考》云“令人多呕者主此方,盐汤吞Z”:《仁术便览》FI:“每服五六十丸,空心口汤下,寒月温酒下,肾虚有饮作痰唾,生姜汤下”;《医贯》则认为“口服须空腹,服早少时,便以美食圧之,使不得停留胃中,宜至下元,以泻冲逆Z”。木方由丸剂改为汤剂则用量有所变化。《更门法律》所载丸剂与前相同,而汤剂则为熟地黃2钱、、、山药1钱、茯苓1钱、泽泻1钱。《医学心悟》汤荆用量为熟地黄4钱、山茱英2钱、牡丹皮2钱、、、。《医宗金鉴》汤剂用量为《医学心悟》的1倍。《血证论》用量为熟地黄1两、山茱萸5钱、牡丹皮5钱、山药3钱、茯苓3钱、泽泻3钱。高等中医院校教材《方剂学》1985年版所用的剂量与《小儿药证直诀》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所用计量为:熟地黄16瞻,山茱萸80g,牡丹皮60g,ill药80g,茯苓60g,泽泻60g,粉碎成细粉,每100g粉末加炼蜜35-50g,制成水蜜丸,或者加炼蜜80-11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水蜜丸每次口服6g,小蜜丸和大蜜丸每次口服9g。六味地黄颗粒用熟地黄320g,山茱萸160g,牡丹皮120g,ill药160g,茯苓120g,泽泻120g,加工成颗粒1000g,每次口服5g。二、 古代临床主治病证六味地黄丸自宋代创制以来,其主治病证至清已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小儿药证直诀》用此方“治肾怯失音,囱门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恍口”。明・薛己《内科摘要》云此方“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血虚发热等症,其功不能尽述”。清•汪昂《医方集解》“憔悴赢弱,腰痛足酸……足跟作痛,下部疮疡”等症。《成方便读》则“此方大补肝脾肾三脏真阴不足、精血亏损”。涉及中医内科:消渴、淋浊、咳嗽、喘、眩晕、口汗、盗汗、便血、诸血症、血虚发热、呕吐、痿症、骨蒸、健忘、惊悸、怔忡、头痛、腰痛、中风、类中风、虚劳、遗精、足跟痛、痰饮等。外科:下部疮疡、瘵痂等。妇科:不孕症、产后不语等。儿科:囱门不合、解颅、五迟五软小儿年长不能行等。五官科:虚火

六味地黄丸临床研究进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89 KB
  • 时间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