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鲍廷博与范钦的藏书思想比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鲍廷博与范钦的藏书思想比较孙革非(安徽大学管理学院资料室,安徽合肥230039)关键词:范钦;鲍廷博;藏书思想比较摘要:范钦和鲍廷博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为古代的藏书事业和书籍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藏书目的、藏书范围、藏书管理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两人在藏书思想及藏书实践上的差异,以及他们对现代藏书事业的影响。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7-0129-03收稿日期:2014-06-11作者简介:孙革非(1964-),安徽大学管理学院资料室馆员。1引言范钦(1506,1585),浙江宁波府鄞县人,1532年举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鲍廷博(1728,1814),祖籍安徽歙县长塘,随父鲍思诩居杭州,后定居桐乡县青镇(今乌镇)杨树湾。作为明末清初私人藏书事业的代表,鲍廷博和范钦的藏书楼以及凝聚着毕生心血的图书命运各异。鲍廷博的“知不足斋”已经成为后人记忆中的一个符号,其所藏的图书已经散佚各地。而范钦的“天一阁”400多年来保存完好,成为中国古代私人藏书楼的典范而流传至今。究其原因,与两人迥异的藏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家传的藏书思想。范钦为天一阁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如“代不分书”、“非各房子孙齐至不***”等。范钦主张“经世致用,人弃我取,时著为主”、“不薄古人厚今人”,1,。范钦是一个积极的儒家事功学派,因此,他的藏书大都注重实用,特别喜好收藏对其仕途有积极影响的地方志、科举录等明朝文献。他从自己多年从政的实践出发,大量收藏法律、邸抄、揭贴、招供、奏议、实录、律令、军令、律例、营规、国子监规、方志、科举录等文献。鲍廷博的藏书思想是一种开放式的、辩证的藏书思想,概括为四个字“以散为聚”。他认为聚书的目的就是为了“散”,而“散”的目的则是更好地“聚”,这里的“聚”就是让更多的人有书可读,有书可藏,书藏于众人,传播于天下,生生不息,这就是鲍廷博藏书的胸襟和眼光。“以散为聚”,实际上是一种开放式和社会化藏书思想的体现,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以散为聚”的思想,将自己的聚书、藏书与刻书事业结合起来,为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范钦藏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仕途上有所进步,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带有强烈的事功色彩。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范钦任地方官时,经常编修当地的地方志。范钦认为地方志对一地的风俗、人情、政务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他收藏有大量的地方志并将之作为自己施政的必要参考书;二是范钦所藏书籍中包含有大量的明代科举录。明朝是一个十分重视科举的朝代,范钦希望通过朝廷重视的科举与藏书事业来为其仕途奠基;三是范钦收藏了大量的律令、规章、案狱、判例等法律方面的文献。鲍廷博的藏书不含有功利性,他对物质利益和功名利禄看得很淡,所追求的是藏书的精神乐趣,藏书目的主要是为了文化传统的传承。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播孤本古籍,使之能够在更广的范围内流传,为更多的人所知晓;二是补齐、修正孤本古籍中的缺佚和错误,使传播的古籍能够成为“完书”,以此保证流传的知识是正确无误的;三是传播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使后人能够更好地继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范钦所藏图书虽然也涉及

鲍廷博与范钦的藏书思想比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iris028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