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7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二章文学语言组织在第一章里,我们说文学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作为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总要通过对具体语言艺术品——文学文本(如一首诗、一部小说或一篇散文等)的创作、阅读及批评等过程进行。这样,要明白文学活动的究竟,就需要了解文学文本。而文学文本首先是由特定的语言组织构成的。正是通过这种语言组织并且在这种语言组织中,文学文本的其它方面(如形象及意义等)才得以生成。这样,我们需要考察文学文本及其语言组织。第一节文学文本什么是文学文本?现在的文学理论著述为什么不大谈论文学作品而常常谈论文学文本呢?一、文学文本概念我们需要首先弄清什么是文本,然后去理解什么是文学文本。(-)文本“文本”一词,来自英文text,另有本文、正文、语篇和课文等多种译法。这个词现在不仅广泛应用于语言学(linguistics)和文体学(stylistics)中,而且也在文学理论与批评中扮演着活跃角色。但是,它含义丰富而不易界定,给实际运用和理解带来一定困难。一般说来,文本是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而在具体场合中,文本总是根据一定的语言衔接和语义连贯规则而组成的整体语句,它未经读者阅读,只是一份写出来或印刷出来的语言产品(如书)。(二)文学文本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文本总是指构成文学这种语言艺术品的具体语言形态,如运用语言写成的特定小说、诗、散文和报告文学等。这种文本我们称之为文学文本。唐代诗人张九龄写有《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里起笔毫无假饰,似乎脱口而出,在阔大的背景上描绘出明月的皎洁美丽。如此宁静而美好的明月之夜,诗人心中生起对亲人的思念和想象:远在天涯的情人“此时”该也是和“我”一样同在望月怀远吧?情人生怨最易失眠,痛感良夜迢迢时光难捱,不由得起来独坐,终夜沉浸在相思的痛苦和甜蜜之中。还是吹灭烛光罢,冥暗可以使躁动的心归于平静。谁知却见满屋都倾洒着如水的月光,更撩人情思,倍觉难受。索性披衣出户,或可疏散郁结和愁闷,但独立久望中不觉露水竟沾湿了衣襟。月光如此美丽多情,真想满满地抓上一把,赠给远方的情人,表达自己的一片深情。然而,这不过是痴心人的妄想罢了,倒不如回去睡个好觉,或许能在甜美的梦境中跟她相会呢!只要稍有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经验的读者可能都会同意,这是一首能引发我们感动的好诗,它写出了诗人月夜怀人的体验,在古典文学中是情景并茂的佳作之一。但是,我们在这样谈论它时,常常可能会忘记一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我们对诗的感动其实来自我们对它的语句的阅读和理解。如果我们不通过阅读它语句本身,还能理解它的意义吗?确实,这是一篇运用汉语写成的诗文本,属五言诗。它的正文由8句组成,每句5字,合40字,与标题4字相加共为44字。正是这44个汉字组成了这篇诗的文本。如果我们要想理解这篇文本的意义,就不能不阅读这44个汉字。当然,我们也可能会设法了解有关这篇文本的其他背景材料,如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等,这对于充分理解这篇文本是有益的。但这类背景材料无论如何有益,都不能代替对文本本身的阅读。只有通过阅读这44个汉字组成的文本,并在阅读过程中想象出文本所呈现的形象,我们才能理解这首诗的意义。还应当看到,这44字不是胡乱堆砌而成的,而是诗人按一定的汉语语言规范组织起来的。然而,这语言规范又不同于语言学家头脑里理想化的普遍的社会语言系统,而是个人(即诗人)实际运用这种社会语言系统的结果,即是张九龄个人对汉语的独特运用的结果,除了他之外没有人这样用过。同时,在这种运用过程中,他个人必定要着重考虑如何尽情表达自己的特定生活体验。这就要求他在组织这些语句时,竭尽全力地让它们服从于一个目标: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完整体。只有通过这一具有完整意义的汉语组织,他所表达的望月怀远体验才能为读者所了解和感动。不过,读者并非被动地去阅读,或仅仅满足于忠实地理解作者的原意,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去理解,这种理解过程必然包含着对作者原意的充实、扩展或变形等,因而显然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有时,读者的阅读甚至可能突破作者原意而展示出与此不同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新的意义空间。这表明,文学文本除了具有一般文本的共同性外,它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对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理解:第一,文学文本总是指一种实际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而是指特定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这里的“个体”主要指具体的个人如作家,而“群体”则主要针对某些文本的集体作者而言,如远古口头文学、史诗的作者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当代城乡民谣也总是出自群体之口。这种实际语言形态常常是由一系列语句组成的结合体,如一首诗、一篇散文和一部

第二章 文学语言组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155 KB
  • 时间20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