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戏剧鉴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戏曲一、戏曲发展概貌戏曲是中国的特产,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性的戏剧艺术,是一种载歌载舞、写意传神的艺术。“世界三大戏剧体系”:1、古希腊戏剧2、印度梵剧3、中国戏曲(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已衰,中国戏曲历经千载、几度沉浮,依然充满生机。)二、先秦歌舞1、歌唱与舞蹈是人类表示情感的重要手段,被视为“母体艺术”。古巫祭祀歌舞:孕育戏剧之萌芽中国古代南方信鬼好祀之巫风盛行掌管祭祀歌舞者:女称巫,男称觋目的:娱神及娱人2、优人表演表演源头:先秦俳优俳优从巫、觋分化而来功能:娱神→娱人3、优孟衣冠楚国名优优孟装扮已故楚相孙叔敖,中国最早的演员三、汉代百戏——中国戏曲之摇篮1、百戏(散乐,即杂耍)2、角抵戏:百戏中具有戏剧因素的表演形式最著名角抵戏:《东海黄公》四、唐代参军戏参军本是一种官职(贪官周延)角色设置:1、参军(被嘲弄者)2、苍鹘(嘲弄者)五、宋杂剧与金院本1、时代背景:都市出现大型游乐场所“瓦舍勾栏”2、构成“戏剧艺术三要素”:作家(书会才人)、演员(艺人)、观众3、宋杂剧与金院本之缺憾:虽已具备戏剧基本形态,无完整剧本***六、宋元南戏南戏,中国最早有剧本存世的戏剧形式(全本***17本),被称誉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剧”,又称“戏文”、“”南曲戏文”或“永嘉杂剧”《张协状元》:享名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南戏代表作:“荆、刘、拜、杀、琵”1、《荆钗记》2、《白兔记》3、《拜月亭》(《幽闺记》)4、《杀狗记》5、《琵琶记》作者高明“南戏中兴后的第一杰作”七、元杂剧1、宋元南戏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正式形成与成熟,元杂剧的兴盛则使中国戏曲步入黄金时代。2、何谓元杂剧?又称北曲杂剧,是在宋金杂剧与院本基础上,融合北方流行的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营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戏剧样式。3、元杂剧基本形制:四折+楔子4、“题目正名”:一般是两句或四句诗词,用以概括全剧故事情节等。用于剧本开头,能够介绍剧情;用于剧本末尾,主要是概括剧情。例:《单刀会》(剧末)题目乔国老谏吴帝司马徽休官职正名鲁子敬索荆州关大王单刀会5、元杂剧文本结构(曲词、宾白、科介)①曲词即人物唱词“一人主唱”制:正旦或正末从头唱到尾,分旦本和末本②宾白:包括独白、对白、背白、插白、内白、带白等,可为无韵之散白,也可为押韵之韵白(曲词侧重抒情,宾白侧重叙事)③科介(“科”或“科范”):人物表演动作、表情及舞台效果④元杂剧角色行当:旦、末、净、外、丑正末、正旦:每部杂剧中最重要角色6、“元曲四大家”及其它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王实甫与纪君祥八、明清传奇1、明清传奇继宋元和明初戏文(即南戏)之后,占据明初至清末四百年间戏曲舞台的主要戏剧形态,是戏曲史上第二个高峰(长篇巨制:少则二三十出,多则四五十出)2、眀清传奇:节奏缓慢,形式固定第一出“副末开场”(“家门大意”):由末或副末用一或两首词略述全剧大意,交代创作意图。(南戏定例)第二三出照例是“生旦家门”:生扮男主角和旦扮女主角先后登场自我介绍第四出开始,其它角色陆续登场,展开故事。3、传奇角色行当齐全:一般有十类,生、旦、净、丑最重要4、音乐方面,传奇采取曲牌联套体音乐结构,即每个登场人物皆可唱,独唱、对唱、齐唱皆可(不但继承南曲曲牌,还吸取北曲曲牌)。5、宋元和明初戏文用四种声腔演唱:弋阳、海盐、余姚、昆山明清传奇采用昆山腔,又称为“昆曲传奇”明嘉靖、隆庆年间,民间音乐家魏良辅改革昆山腔而创造出转音若丝、流丽悠远的“水磨调”,昆山腔传入北京获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宠爱,赢得“官腔”称号,并成为明清两代拥有最多作家作品的第一声腔剧种。6、代表性作家作品:①梁辰鱼《浣纱记》(又名《还魂记》)、②李玉《清忠谱》、③李渔:风情喜剧家,戏曲理论大师《风筝误》“一夫不笑是吾忧”论著是《闲情偶寄》④汤显祖《牡丹亭》“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南安太守女儿杜丽娘与广州书生柳梦梅,因情而死,因情复生。⑤“南洪”洪昇浙江钱塘人《长生殿》⑥“北孔”孔尚任山东曲阜人《桃花扇》九、清代“花雅之争”1、清代戏曲分为“花部”与“雅部”。“雅部”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所有声腔剧种。传奇与昆曲衰落之际,地方戏(花部)层出不穷,形成继元杂剧、明清传奇后第三个高潮,揭开中国戏曲新篇章。京剧出现标志花雅之争结束(花部获胜),京剧成为流布四方的“国剧”。2、京剧的由来道光年间,徽班艺人与湖北汉调艺人合作,以徽调中的二黄和汉调中的西皮为基础,吸收京腔、昆腔、秦腔及其它地方戏和民间曲调之营养,熔铸而成皮黄为主的京剧。乾隆是戏迷,乾隆年间宫廷戏剧空前繁荣;咸丰、慈禧均喜好皮黄,客观上促进京剧艺术的提高、发展与日臻完美,成为取代昆曲雄霸剧坛盟主的“国剧”。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地方戏,几经起伏而延续至今十、鸦片战争后的戏曲改良戏曲改良伴

戏剧鉴赏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