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doc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肠间质?(GIS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0例GTS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标本行HE切片观察和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GIST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楚,肿瘤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少数伴有上皮样细胞,细胞呈漩涡状、栅栏状、巢状排列。免疫组化结果:30例中CD117阳性29例(%),CD34阳性25例(%),Vim阳性20例(%)。结论: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应根据临床大体病理学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判断,结合免疫组化检查做出准确诊断。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胃间质?(GIST)为一种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由未分化或多能的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检测特异性地表达c-KIT(CD117)和CD34,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具有特殊性。由于GIST的形态多变,在生物学行为上判断尚有困难。总结30例GIST患者的病历,从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02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胃肠间质?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1,年龄32〜75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消化道出血、腹痛、腹胀、腹部包块等,其中腹痛18例,贫血6例,上消化道出血9例,腹部包块10例。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方法:30例标本均经10%中***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间质瘤组织,HE染色,病理确诊后再切白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其标记(标记物CD117、CD34、Vim、S-100及SMA)检查,方法及步骤均按试剂盒说明进行,已知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分析瘤体的大小、部位、包膜及周围淋巳结情况。结果一般情况:本组30例GIST患者中,肿瘤原发部位:胃19例(%),十二指肠2例(%),小肠7例(%),结肠2例(%)。胃的GIST发生于胃底9例,胃体7例,胃窦3例。肿块位于黏膜下层18例(60%),浆膜下层9例(30%)和肌壁层3例(10%)~,大部分边界清楚,2例向周围浸润,有粘连及淋巴道转移,镜下表现两种基本类型的细胞: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多单一形成肿瘤实体,其中梭形细胞型23例(%)、上皮细胞型6例(%),混合型1例(%)。组织学形态观察:GIST瘤细胞主要有两种形态,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从两种细胞成分占有比例多少不同,分梭形细胞型、上皮祥细胞型和两种细胞混合型。3种类型以梭形细胞型居多(60%〜80%),上皮样细胞型次之(10%〜30%),混合型最少。大部分梭形瘤细胞比平滑肌细胞略短,胞界不清,胞质丰富,轻度或中度嗜伊红,部分嗜碱性,细胞核两端钝圆,有核端空泡者细胞核一端平钝,核膜薄,染色质细,均匀分布或集中于近核膜区,可见1〜2个紫红色核仁;上皮样瘤细胞圆形、多角形,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染,细胞核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甚至胞质内呈现空泡状,细胞核被推向一侧呈镰刀形,形成印戒样细胞。梭形瘤细胞主要呈交叉状、栅栏状、漩涡状、器官样机假菊花团样排列;上皮样瘤细胞主要呈弥漫片状、小巢状排列,也可围绕血管呈簇状排列。胃的GIST多为梭形细胞为主型及上皮细胞为主型[1],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tteee8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