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论语》带给人启示是多层面,单从教育教学这一方面贡献与成就来看,它都足以成为经典。孔子教育思想深刻、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他一些认识与做法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看来仍十分科学,有很强指导意义与启发性。本文将就此浅述自己认识。在教学方针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主张给予不同人以同等受教育权。孔子门徒众多,但在他看来,他们只有心性资质上不同,无论是贵族还是寒士,只要成心求进步,孔子都会尽量予其受教育机会。而曾接受过孔子教诲指点人也不仅仅只是他门徒。《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九章》写到孔子曾接见一个互乡人事情,据说当时互乡那个地方人很怪,人们觉得很难同他们讲道理,但孔子却接见了一个互乡人,学生们对此表示不理解,孔子说道:“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为甚?人洁已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不保其往”宽容,显示出了孔子作为师者胸襟。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由爱出发,孔子对待学生总是尽心尽责。在教学态度上,孔子主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论语?子罕篇?第十一章》记录了颜渊一段话,颜渊深怀感激之情地说道:“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用自己真诚与耐心赢得了弟子们尊重与敬爱,而他真诚与耐心也促使其弟子们不断自我鞭策,成为驱使弟子们在求学路途中不断奋进力量。孔子自己也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对于他来说,诲人不倦早已成为他德行一部分。宋代朱熹说:“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孔子对自己学生十分熟悉,能够准确评价他们,并根据他们各自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他弟子中,有人德行突出,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人擅长言辞,如宰我、子贡;有人擅长政事,如冉有、季路;有人通晓文献,如子游、子夏;有人憨直,如高柴;有人迟钝,如曾参;有人偏执,如颛孙师;有人鲁莽,如仲由……孔子善于针对他们不同特点用不同方式去教导他们,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扬长避短。《论语?先进篇?第二十二章》写到了孔子与几位弟子一段对话。子路与冉有分别向孔子提出了同一问题:“闻斯行诸?”孔子给他俩答案因人而异。他对子路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对冉有却说:“闻斯行之。”公西华对此不理解,孔子便解释说,因为冉有遇事常犹豫退缩,所以要鼓励促进他勇敢地去尝试,而子路一向好勇过人,所以应将他向后拉一拉,令他稳妥行事。另外还有一个例子,孟懿子孟武伯父子、子游、子夏等人均向孔子请教过什么是“孝”问题,孔子对孟懿子说,“孝”就是无违,即不违背礼规定,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对孟武伯却说“父母唯其疾之忧”,因为据说孟武伯“善忧父母”。在子游面前孔子强调要对父母敬重,对子夏则强调要对父母始终与颜悦色。正是由于孔子能针对弟子们不同禀性进行有区别教育,也就是所谓“因材施教”,才使得他众多弟子都能成为当时杰出人才。在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同时,孔子教学还很讲究可接受性原则。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之下,不可以语上也。”教学中,他能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度教学内容、方法。子夏与子贡都是在认识上有了质飞跃以后,孔子才说“时可与言《诗》已矣”。孔子很重视德育,收学生,不仅教他们知识,还力争使他们在思想境界上得到提升,所谓既教书又育人。孔子认为,人首先应做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了这样基本道德素质以后,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