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略论.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略论.docx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略论摘要:春秋末年,宗法制度礼崩乐坏,社会风气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孔子迫切希望恢复周礼,推行“王道”于天下。“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包含着“君德”和“政德”两个方面。“君德”强调为政者要有君子之德。“政德”即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道德教化,反对“不教而杀”,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1/view-:孔子;为政以德;君德;政德孔子(前552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一、君德“政者,正也”,“君德”要求为政者必须身正。孔子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政,德闻天下,众人呼应,犹如群星环绕。正名:春秋末期,社会剧变,礼崩乐坏,孔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名不正”,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则民无所措手足”,所以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此人道之大经,政事之根本也”。正己:“修己以敬。”“克己复礼。”修己、克己,目的是“正己”。“正己”是为政者的基本素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为人之道关系为政之道,为政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反之,不能正己,何以正人?仁爱:《礼记?哀公问政》中有“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孔子强调要有“仁爱”之德,它是建立在“孝悌”之上的。“孝悌为仁之本”,故孝为德治之本,所以在家行孝悌之道,在朝廷也必可以“施于有政”“是亦为政”,通过上行下效,形成“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的局面。二、政德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突出了“德”的意义和地位,主张以德治国,施仁政于民,休养生息,“民富则国富”。仁政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富民、教民、安民富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孔子认为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此只有富民才能安邦、固邦。《管子?治国篇》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原因在于“民富则安乡重家,……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教民:“‘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使百姓能遵礼而行,明是非,辨善恶,识忠佞,从而耻恶、耻非、耻佞,进而行善、行是、行忠。教民意在“知耻行德”“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安民:富民、教民而后才能安民,百姓最关心的就是“生”和“死”的问题,巩固统治就要使百姓能“老有所终,……男有分,女有归。”――立信、举贤、德治立信:立信是“政德”的基本原则。子贡问政,孔子回答:“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上不信则下生疑,下生疑则事不成,所以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略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762389****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