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婺源,流传在心底的一首诗.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婺源,流传在心底的一首诗从南昌到婺源,大概4个半小时的车程。在车上的时间虽长,但一路上倒不觉得枯燥,车窗外路两旁时不时出现的黄澄澄的油菜花还有绿油油一片的田野吸引着我的视线,而之前所没见过的徽式建筑也越来越多了。毕竟是远离喧嚣,“逃离”现代的城市,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连空气都开始新鲜起来了。李坑:大红灯笼高高挂李坑村,建村于北宋祥符年间庚戊年(公元1010年),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村外两条山溪在村中汇合为一条小河,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就沿着溪水而建,参差错落,村内的街巷和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由不同的材料:石、木、砖所制的数十座小桥沟通两岸。由于我们进入李坑的时间是晚上,村庄的整体布局在夜色中看的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大红灯笼,这样,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只属于夜晚的婺源小村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李坑。第二天清晨起来的时候,打开窗再次证明自己不是在繁忙的都市,而是在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李坑,窗外清新的空气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收拾了一下,当即去看清晨的李坑。我们依旧是沿溪河而上,以溪水为村庄的中心,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巷道中,光滑泛着青光的条形青石板铺在每一个巷道中,大片的油菜花地环绕着村庄,油菜花瓣上滚动着清晨的露珠。村中心的河水清澈见底,早起的辛勤村妇已经在河边的石板上清洗着菜叶。汪口:遇到古时商埠接下来要去的是汪口。汪口古村落,由宋朝议大夫(正三品)俞杲于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因村前一汪碧水,故名“汪口”。明清时期,汪口已是古徽州东南部与婺源东北部的区域商业中心,重要的水运商埠。汪口村全村姓俞,“俞氏宗祠”落建在两河之口的码头边,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部雕刻十分精细,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据说整个宗祠内部的雕刻前后花了20年,其精美程度可以想象。在汪口的巷道中行走游览,当地的村民悠然自得地做着他们自己的事,对迎面而来游客的好奇眼光或时不时闪一下的相机闪光灯已经处之泰然。走在青石板的巷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巷道口上贴着的巷道名字,旁边还附加这巷道的名字来历,每个名字后面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故事。思溪延:每一扇窗后都是故事思溪延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当时建村者以鱼思念清溪水而名。刚进入思溪村,入眼的就是通济桥,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建于明代,是一座两孔廊桥。桥上闹腾的游客不断地经过,桥下清溪边三三两两的村妇安静地在清洗着衣物,倒是一个极大的反差。村内的建筑大多为明末清初时期所建,其中最精美的建筑当属乾隆年间建成的“俞氏客馆”,客馆的12面隔扇门上所刻的人物花鸟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而其最让人称绝的是在门面镌刻着由楷、行、草、隶、篆等字体的96个“寿”字,组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百寿图”,堪称是木雕艺术中的极品。民居的整体色彩效果是黑白相间,给人朴素淡雅的美感。村里巷道的青石板路,还有老建筑不时地提醒着我们这里的年代久远。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是对游人开放的,有时候,我们踏入敞开着的门房进入厅堂的

婺源,流传在心底的一首诗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aokaishui
  • 文件大小39 KB
  • 时间2020-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