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化学的定义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有机体的化学, 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及其相互联系的科学,即研究生命活动本质的科学。二、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的化学组成有水分、盐类、碳氢化合物等。其中的碳氢化合物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及维生素,激素等。三、生物化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生物化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1)叙述生物化学阶段,2)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3)机能生物化学阶段。四、我国现代生化学家最突出的贡献我国近代生物化学主要研究成果:人工合成蛋白质方面 1965 年,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1972 年,用 X光衍射法测定了猪胰岛素分子的空间结构。 1979 年12月27日,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半分子。 1981 年,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全分子。第二章蛋白质一、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不参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二、 20种氨基酸按照酸碱性的分类。中性氨基酸:包括 8种非极性氨基酸和 7种非解离的极性氨基酸,共15种。酸性氨基酸:即天冬氨酸和谷氨酸。解离后,分子带负电荷。碱性氨基酸:即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解离后,分子携带正电荷。三、氨基酸的等电点及其实际意义(用途) ***解离: 即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中, 带有能放出质子的羧基及能接受质子的氨基,而羧基放出的质子,能被其氨基所接受,成为带双重电荷的***离子。等电点: 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 pH 值,使氨基酸的氨基与羧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则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 0,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 此时氨基酸所处溶液的 pH值称该氨基酸的等电点,即 pI值。意义:由于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易沉淀。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制备某些氨基酸。利用各种氨基酸的等电点不同,可通过电泳法、离子交换法等方法进行混合氨基酸的分离和制备。四、计算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的等电点丙氨酸: PI= (PK1 +PK2 )/2=( + )/2= 天冬氨酸: PI= (PK1 +PKR )/2=( + )/2= 赖氨酸: PI= (PK2 +PKR )/2=( + )= 五、蛋白质各级结构定义及其主要维持力一级结构: 即多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从 N端到 C端的排列顺序,或称氨基酸序列,是蛋白质最基本的结构。主要维持力:肽键和二硫键二级结构: 是肽链主链不同肽段通过自身的相互作用,形成氢键,沿某一主轴盘旋折叠而形成的局部空间结构,因此是蛋白质结构的构象单元,主要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等。主要维持力:氢键三级结构: 指的是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侧链基团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卷曲折叠,借助次级键维系使α螺旋、β折叠、β转角等二级结构相互配置而形成的特点的构象。主要维持力:疏水键四级结构: 是指由相同或不同亚基按照一定排布方式聚集而成的蛋白质结构主要维持力:疏水键、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第三章核酸一、核酸的水解过程核酸→核苷酸→{核苷→{戊糖磷酸碱基二、核酸一级结构简式从左读到右。其中,T、A、C、G代表各核苷酸中的碱基,P代表磷酸竖线代表戊糖,相邻两竖线间的斜线及 P代表 3′,5′-磷酸二酯键。三、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DNA 由两条反向的多核苷酸链互相平行地绕同一轴右旋而成,螺旋直径 2nm 。螺旋两侧是两条多核苷酸链的戊糖-磷酸骨架,即主链。碱基层叠于螺旋内侧。相邻两核苷酸间存在 36o角,螺距高 。两条链配对偏向一侧,形成大沟和小沟。 : 两条链借碱基对间的氢键结合在一起。由于双螺旋直径有限,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必须与另一条链上的嘧啶碱相匹配。碱基构象研究表明: A与T 配对,形成 2 个氢键; G与C 配对,形成 3个氢键。四、为什么核酸及核苷酸都是***电解质碱基中,由于嘧啶和嘌呤环上的氮及其他基团具有结合或释放 H+ 能力,所以,兼有***解离性质。戊糖的存在,会加强碱基的酸性解离。磷酸的存在,则使核苷酸具有较强的酸性。所以,核苷酸为***电解质。而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核苷酸为***电解质,所以核酸为***电解质。五、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核酸溶液在波长 260nm 附近有一最大吸收峰,在230nm 处有一低谷。核酸紫外光的吸收值常比组成的核苷酸成分的吸收值总和少 30-40% ,称减色效应。当核酸变性或降解时,紫外吸收强度会明显增加,此现象称增色效应。六、 Tm值及其影响因素通常将 DNA 发生热变性的起点与终点温度的中点称解链或跃迁温度,即 Tm 值。影响核酸 Tm 值的自身因素,如:碱基组成、分子形状等。外界条件,如: 介质离子浓度等。

大学生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资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分享精品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