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
  泛指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的建筑艺术及其风格。
  中西交汇风格多样时期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
发展迟缓而又长期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中国建筑形式
是以高度成熟的木构架体系为主体的多民族建筑体系,
具有独特的、程式化的传统风格。西方建筑基本上没有
进入中国。除一些早期教堂、圆明园西洋楼和广州十三
夷馆等少数西式建筑外,中国建筑一直处在与西方建筑
完全隔膜的状态。鸦片战争后,随着殖民主义、帝国主
义的侵入,封建经济结构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发展,成批西方建筑传入中国。近代建筑类型和近代建
筑技术接踵在中国出现,产生了中国近代的新建筑体系,
形成中国近代建筑发展中新旧建筑体系并存,中西建筑
风格交汇及其相互渗透、融合的状态。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条件下,中国建筑转向近代的进程十分曲折,发
展状态很不平衡,建筑风格异常多样。
  1840~1949年这段时间,传统的旧建筑体系仍然占
据着数量上的优势。在一百多年间,广大的中小城镇和
农村,仍然依赖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营造方式,继续沿袭
木构架建筑体系;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延续着各
自的民族传统建筑;宫殿、坛庙、陵墓、王府、衙署等
传统建筑的主要类型,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而终止了建造
活动;盛行一时的建造大住宅、大祠堂的热潮,出现了
虚夸、繁缛的不良倾向,暴露出旧建筑体系的衰落趋势。
会馆、茶园、戏园、酒楼、澡堂、客栈等娱乐业、服务
业建筑和绸缎、百货、商场、菜市场等商业建筑,普遍
突破了传统的建筑格局,扩大了人际活动空间,树立起
中西合璧的洋式店面,显示出旧建筑体系的脱胎变革和
中西建筑的交叉渗透,广泛影响着城市商业街道的风格
面貌。散布在各地城乡,因地制宜,因材致用,经济实
惠,灵巧活变的民居、园林和其他民间建筑,则以浓郁
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延续着旧体系建筑的活力,构
成中国近代城乡建筑民族风格的宏观背景。
  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联系的新建筑体系,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新事物和
发展主流。这些新体系建筑,从风格面貌上明显地分为
两大分支:即照搬、引用外来建筑形式和沿用并探索中
国民族形式。它们的演变过程,构成了中国近代新建筑
风格发展的基本脉络。
  外来建筑形式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20~30年代,
欧美各国建筑经历了由古典复兴、浪漫主义经折衷主义、
新艺术运动向现代建筑转化的变革时期,这些建筑风格
都曾先后或交错地呈现在中国近代新建筑活动中。在上
海、天津、汉口等多国占领的租界城市,混杂着欧美各
国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城市面貌较紊杂。在青岛、大
连、哈尔滨等一国占领的租借地城市,则呈现着经过统
一规划的、较单一的建筑风格,城市面貌较协调。早期
的外来建筑,如外国领事馆、洋行、银行、饭店、俱乐
部及外国建筑师为清末新政、立宪和咨议活动所设计的
总理衙门(迎宾馆)、大理院、参谋本部、咨议局等,大
多是西方古典式或殖民式的建筑。散布在各地的教堂,
除少数采用中国式外,一般都沿用各教派的固有格式,多
为哥特式、罗马式、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式等。进入20
世纪后,外来建筑形式逐渐以折衷主义为主流,其主要表
现是在不同类型建筑中,分别采用古希腊、

中国现代建筑艺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AIOPIO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