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基本原则.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基本原则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既定目标,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振兴与繁荣。苗族传统伦理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以中华传统文化基本价值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现代社会伦理关系为依托,积极推动苗族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转换与发展,对于促进苗族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民族复兴;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2-0192-03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必然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苗族社会的转型发展,苗族传统伦理需要由传统向现代转换。
  一、以中华传统文化基本价值为导向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凝聚和体现着中华儿女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必须遵循本国的民族传统和思维****惯。
  (一)坚持仁爱与诚信的价值原则
  仁爱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孔子提出“仁爱”,最初是指血缘亲属之间的相互关爱。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指出:“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父母帮助,还要在精神上关心、敬重父母。孔子的“仁爱观”追求的是长辈与晚辈、父母兄弟姐妹以及朋友之间要互爱互助。孟子认为,人先天具有“四端”之心,人是一种道德性的存在,从而强调通过道德教化达至以仁心行仁政的治国理路。汉代统治者将“仁爱”提升为国家的政治规矩,“仁爱”正式成为中国几千年尊老敬贤和兄友弟恭的美好品德。归纳起来,中国传统“仁爱”思想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仁爱”的基础是亲亲之情。“仁爱”始于亲,它可以超越时空地域,可以扩展至天地万物,达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其二,“仁爱”需要“克己复礼”。在孔子看来,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活动与社会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人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对天地万物施以仁爱精神。其三,“仁爱”注重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
  “诚信”即遵守信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诚信是立人之本。孔子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没有诚信便无法立足于世,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孟子强调:“一个人只有诚信,才能在亲人、朋友和君臣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并获得生存意义感。”[2]其二,诚信是修身之基。《论语·卫灵公》记载:“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董仲舒将“诚信”视为维护“三纲五常”的道德基础,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是君子“自省”的最佳途径。中华先哲都将诚信视为中华民族个体修身养性的基础,将信守诺言、以诚待人作为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其三,诚信是治国之道。孔子说:“上好信,民莫敢不用情。”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国君不能以诚待民,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荀子·强国》记载:“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无论哪一个朝代,统治者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实现其治国主张。其四,诚信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吕氏春秋》记载:“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愁,不能相亲。”友人间长久交往的关键在于诚信。最后,诚信是和谐之源。只要君王行大道而不避親贵,对国民重约守信,就能实现社会和谐的国家治理目标。
  (二)坚持和合与大同的价值原则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内涵:其一,和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孔子指出:“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3]“和”是万物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元素,不同事物只要相互配合就会达到和谐共处的状态。荀子在《荀子·礼论》中强调:“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地万物的变化是“和合”作用的结果,要实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人类必须按照自然法则行事。其二,和合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准则。孔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观点,主张把“贵和谐、尚中道”作为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准则。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4]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观点,彰显了儒家学者对“人和”因素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高度重视。其三,和合是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基石。儒家典籍关于“百姓昭苏,协和万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等的记载,都表明儒家学者将和合视为构建和谐国际

民族复兴背景下苗族传统伦理现代转换的基本原则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