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年无讼法律“无讼”法律文化观的重建.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无讼法律“无讼”法律文化观的重建

     一、传统“无讼”法律文化概述及其产生的根源解析   “无讼”,是相对于诉讼而言的,“无讼的直接含义是没有或说不需要争讼诉讼,引申为一个社会因没有犯罪而无需制订和实施法律或虽有则搁置不用。”1中国传统的“无讼”法律文化观的本质是统治阶级出于阶级统治的目标,使民不争,维护社会的安定,而培养的一个法律意识。该法律文化产生的历史原因,总得来说在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友好观和儒家“德主刑辅”的立法思想,而架起它的物质基础则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和和此相连的宗法家族制度。
  一传统道德观念是“无讼”文化产生的思想基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无讼”观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的独特产物,而孔子则成为“无讼”文化的奠基人和提倡者。孔子所说的“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论语·颜渊通常被认为是“无讼”形成的思想文化根源,其基础含义是没有或不需要诉讼。孔子的“无讼”观“说明儒家会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没有纷争的友好的社会。”2汉代以后,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改善和发展了自孔子而始的儒家学说。今后,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德主刑辅”和“三纲五常”等主张成为封建社会法律观的主干标准。“无讼”思想得到确立和发展,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追求。总体而言,儒家的“无讼”思想包含以下内容:和合观,讲求天人合一,礼法合一,推崇礼,讲求道德教化,反省内求,重人伦,轻法律。
  二小农经济是“无讼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
  一个思想观念的长久盛行,必定有其一定的经济基础。在中国,小农经济长久占统治地位。小农经济使“乡村里的人口似乎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有变动”3,这也造成了家族制度的发达和儒家思想的盛行。乡村是一个狭小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村民世代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极少和外界交换东西,这就消除了纠纷产生的经济基础。同时,在一个封闭的熟人社会里,以“五伦”为关键的儒家伦理也很轻易被接收,而对全部人、全部事全部“一视同仁”的法治精神则较为陌生。这就造成了纠纷产生后民众宁愿选择调解,息事宁人,而不愿受诉讼所累,影响到后来的生产和生活。
  三宗法制的家庭结构是“无讼”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
  和生产力低下的小农经济相伴随的是以地域、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宗法制度。首先,封建大家庭是社会生活和生产单位,家庭组员不含有独立的人格,和其所属的大家庭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其次,统治者为了经过稳定家内秩序达成巩固国家统治的目标,官方认可了家族法的效力。所以,家长制的宗族制度在中国的传统社会里饰演着极为主要的角色,起着缓冲法律对乡村秩序直接冲击的作用。对于家庭纠纷,通常家长作为调停者加以调停。这种调停,“主张每个人全部应该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欲望,大家相互谦让、体谅,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去过自己应该过的生活,尽可能避免纠纷的发生;即使发生纠纷,也要相互妥协,和睦相处。”4中国古代的家族和政治的高度结合,造就了国家认可家长、族长自主治家之权。5
  四君主专制统治是“无讼”文化产生的政治基础
  在古代社会,讼的实践一直被统治者认为是关乎民众对正当权益得以伸张的要求,被视为是对王权秩序的干扰和冲击,法律仅仅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的根本目标和价值前提。它含有强大的历史惯性,进而影响到现

2021年无讼法律“无讼”法律文化观的重建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之乐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