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摘要: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伴随近代中国大学的诞生而产生,伴随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而不停演变,并伴随近代大学体制的形成而确立完善。以老师资格条件审察着眼,能够从模糊形态,初步形成,确立完善三个阶段来掌握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演变,能够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人事聘用提供丰富的经验,同时对高等教育向规范化、制度化方面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演变历程
  中图分类号:G647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2103-0000-02
  在近代中国比较复杂的近代化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被迫向近代化转变,“大学”这一代表高等教育发展的词语,出现在大家的眼前。伴随大学这一体制从无到有,再到确立完善,贯穿整个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大学老师聘用制度作为大学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贯穿近代中国大学发展的一条根本,聘用合格的师资力量,成为促进近代大学发展的主要原因。伴随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也经历了从起初筹备大学的部分奏折中出现的初步聘用理念,到陆续颁布了部分规程条例来完善大学老师聘用的资格条件,再到把这些条例条令聚集成“法”的形式,来固定确立近代大学老师聘用制度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本文就以老师资格条件考察审定为例,来探究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演变历程。详细来说,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演变历程可分为模糊形态,初步形成,确立完善三个时期:
  一、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模糊形态时期
  从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成立到19晚清政府颁布之前,在这大约五六年的时间内,能够看作是近代中国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模糊形态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常把大学堂看作是早期大学的雏形,相关近代早期大学老师聘用制度的问题,也就以早期成立的大学堂为依据。考察早期大学老师资格条件审定问题比较模糊,是因在这段时期内极少有对老师资格条件审定做出明文要求的文件,通常只能从部分试办大学堂的奏折之中来分析早期近代中国大学老师的聘用问题。
  最早相关老师聘用大抵受“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影响,比如,御史张百熙中,在广建学堂中对于教****要求是“大抵政治、法律等学用华人,格致、工艺等学宜用西人”[1],这算是聘用老师的最初理念。因为缺乏必须的书面文件做参考,老师聘用大多数由人为原因而定。像贵州巡抚邓华熙在中就提到“学生之成就,全赖教****之得人,此举既属做人要政,自当实事求是,凡正斋教****取品学兼优,不管官阶,不计年齿,不拘籍贯,以得人为主,由巡抚聘悉”[2],对于老师资格的审定就仅以品学兼优为标准。或是像夏偕复在中有关造教员部分提到“我此时高等教育教员,唯有慎延东西学人及我曾肄业外国宏通中西之士为之”[3],老师聘用以宏通中西为标准。怎么审定这些“东西学人”是否符合大学老师资格的条件,却没有明确的要求。就造成了如张百熙在任官学大臣时的中所提到的,“在中国学堂,所谓西人教****向皆就延其本居中国者或为传教来华之神甫或为海关退出之废员,在教者本非专门,而学者亦难资深深造,且西国学问数年一受,则其人才亦同异而岁不一样”[4]的现象。不过在这段时期也出现了部分有关聘用老师及审定老师资格条件的部分提议,�武雄在中就提到“一学堂教****当选拔秀才以上之道艺兼优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21-04-2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