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9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基于物质对200-800nm光谱区辐射的吸收特性建立起来的分析测定方法称为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它具有如下特点:
1. 灵敏度高。可以测定10-7-10-4g·mL-1的微量组分。
2. 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内。
3. 仪器价格较低,操作简便、快速。
4. 应用范围广。
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200 ~ 400 nm
可见吸收光谱:400 ~ 800 nm
两者都属电子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依据仍然是Lamber-Beer(朗伯-比耳)定律。
2
波长10~400nm为紫外光,10~200nm为远紫外光,200~400nm为近紫外光。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三种)σ电子、π电子、n电子。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ΔΕ大小顺序为n→π* < π→π* < n→σ* < σ→σ*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
→σ* 跃迁主要发生在真空紫外区。
→π* 跃迁吸收的波长较长,孤立的 跃迁一般在200nm左右
C. n→π* 跃迁一般在近紫外区(200 - 400 nm),吸光强度较小。
D. n→σ* 跃迁吸收波长仍然在(150 -250nm)范围,因此在紫外区不易观察到这类跃迁。
4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
与某些有机化合物相似,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荷转移跃迁产生的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出现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相应电子轨道的能量差。
中心离子的氧化能力越强,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相反,若中心离子的还原能力越强,或配体的氧化能力越强),则发生电荷转移跃迁时所需能量越小,吸收光谱波长红移。
6
元素周期表中第4、第5周期的过渡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元素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
如果轨道是未充满的,当它们的离子吸收光能后,低能态的d电子或f电子可以分别跃迁到高能态的d或f轨道上去。这两类跃迁分别称为d-d跃迁和f-f跃迁。
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又称为配位场跃迁。
配位场跃迁吸收谱带的摩尔吸光系数小,一般max100,电荷转移跃迁则一般max>104。
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7
生色团: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常用术语
8
生色团: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常用术语
同一个化合物的数个生色团,若不共轭,则吸收光谱包含这些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且位置及强度相互影响不大。
若彼此共轭体系,原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带消失,同时出现新的吸收带,位置在较长的波长处,且吸收强度显著增加,这一现象称为生色团的共轭效应。
9
助色团: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例如OH、OR、NH2、SH、Cl、Br、I等。
红移和蓝移: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最大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max增加时称为增色效应;反之称为减色效应。
强带和弱带:max104的吸收带称为强带;max103的吸收带称为弱带。
常用术语
10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xlw2016
  • 文件大小1.76 MB
  • 时间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