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天人合一”思想与抒情诗歌.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天人合一”思想与抒情诗歌.doc“天人合一”思想与抒情诗歌
我国是诗的王国,在近三千年的古代文学史上,古代的优秀诗人们创作出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作品,久传不衰。今天,透过这些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作品,可以探究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国古典诗歌中,以感性的美的形式,将这一思想形象地体现出来。
(一)“天”与“人”在情感上的融合
“天人合一”思想在抒情诗里有表现。抒情诗是自然与人在情感精神上的融合。“抒情”一说源于《楚辞》“发愤以抒情”。“情”与“景”的物我浑融。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在情感上达到“天人合一”人的感情才有所寄托,有所附丽,并以描摩景物的方式抒发出来。例如大抒情诗人屈原笔下的一草一木都寄寓了诗人的愤懑与忧患的感情。如其作品《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屈原托物言志,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达到了“天人合一”。在情景交融中表现出“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在抒情诗上体现了自然意象与人在情感精神上的同构关系,又如在盛唐诗歌中借重于自然意象,表达一种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如王维的许多诗歌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在《少年行》中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使至塞上》云:“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以豪逸之气融贯于出色的景物描写之中,形成雄浑壮阔的诗境。那无尽的长河,广阔地平线上的落日,大漠孤堡上的烽烟,透露出诗人走马西来天尽头的豪迈气概。全诗意境雄浑,磅礴的气势,自然意象与主体的刚健精神融合,“天人合一”了。
(二)抒情诗歌中的“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抒情诗,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渗透下,体现出了一种和谐的关系,遵循着情景交融的美学原则。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以情动人,也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例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山中问答》)等等作品中,李白在大自然怀抱中抒情,把日常生活中获得那刹那的感觉,无穷的馀味,表现了“天”的“美”与“人”的“善”的合一,可谓“尽善尽美矣。”极富生活情趣。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和谐的美感。
不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山川、风花、鸟兽描写,仅仅只是一个个死寂的存在,无所谓美与不美,只有“人”融进了“天”,将自己的生命情感和道德心性灌注到万物中,宇宙自然中,才能朗现美的光辉。“春山淡治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语)的审美体验,可以

“天人合一”思想与抒情诗歌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iigzvo710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