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2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六组课文的主题是“人间真情” ,精读课文《古诗两首》安排了两首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其中的一首。
本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开元盛世,阳春三月,文人知己,江南名楼,繁华都会——这样的创作背景使盛唐诗人笔下的这次离别在感伤之外,更充满了少年人青春昂扬的气息,充满蓬勃的生命活力,色彩明丽,体现了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因此,在“送别诗”中独放异彩,是历来传颂的名篇。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积累,初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惯。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看,四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
孩子能收集相关语文学****材料,但面不广,收集材料较散。平时能积极发言,但公开课上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不稳定。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城镇孩子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平时缺少不断总结学法,培养自学能力的意识。
设计思路:
1、根据学情,放弃原先上组诗的想法。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之中选学色彩明丽、语浅意深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引导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读”是主线,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读准、读通、读出节奏、读出诗韵、读出诗情,层层递进,显象得意。随着对古诗语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随着放飞想象产生的多彩体验,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渐渐趋于个性化,成熟化。
3、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读懂诗题、读通诗句、理解诗意、体验诗情”四个步骤做成卡片,每个步骤结束时及时总结并贴在黑板上,成为板书的一部分。
4、注重氛围的创设,注重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5、为了让学生充分想象画面、感悟诗所蕴含的感情,专门制作相关课件,营造氛围, 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惯。
4、培养自主学****的****惯。
教学重难点:
移情换景,想象画面,体验情感。
读中悟情,读中生情,读中赏文。
一、激趣导入。
2
1、课件播放音乐《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学过的几首送别诗。
师:首先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送别》,看看这优美的旋律能否激起你心中情感的浪花,让你想起以前学过的有关送别的诗句呢!生说诗句时,师引导学生用“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情谊深,从------------------可以看出来。”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生: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2、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亲人朋友之间离别容易相会难。以送行饯别表达深厚的情谊便成为了一种****俗,送别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送别诗中的一篇***佳作,那就是“黄鹤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y398675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2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