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争 先 创 优 跨 越 发 展.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跨越发展争先创优宣讲提纲(仅供参考) 为适应铜山撤县设区后的新形势, 加快铜山富民强区步伐, 促进徐州现代化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促进铜山区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为迅速掀起“跨越发展,争先创优”宣传高潮,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跨越发展, 争先创优”主题教育活动宣讲团, 并赴全区进行宣讲。讲三个问题:一、“跨越发展,争先创优”--- 铜山区发展的必然; 二、“跨越发展,争先创优”--- 铜山发展的重大举措;三、“跨越发展,争先创优”--- 铜山发展未来展望。一、“跨越发展, 争先创优”——铜山区发展的必然 1 、宏观分析。目前,中国发展的阶段,以第三波转型的理论来观察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波转型: 社会制度转型。第二波转型: 经济体制转型。第三波转型: 整体发展模式。第一波转型: 社会制度转型。从 1919 年的五四运动开始到 1949 年以及后来又延伸到 1956 年, 这应该是中国的第一波转型即社会制度转型, 从原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转型到 1949 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按照当时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达成的《共同纲领》,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曾经写过《新民主主义论》, 这种制度只实行了几年, 如同流星,一划而过,非常短暂。到 1956 年转向了斯大林模式。第二波转型: 经济体制转型。是从 1978 年 12月 18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到今年已有 32 年,而且还未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议一开始就讲:“十二五时期( 2011-201 5 年)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就意味着第二波转型还没有完成,还要攻坚,就经济体制而言我们还有几个“坚”没有攻下来, 尤其是垄断性行业。作为党员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 眼光要放远一点,要找中国未来的转型在哪里。第三波转型: 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整体发展模式。整体是重点, 就是未来几十年, 我们国家已经到了整体发展模式转型的时候了,这包括: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文化发展模式和环境生态的发展模式, 到了全面转型的时期。因此我们处在这样一个历史交叉点上, 一方面第二波转型的任务没有完成,我们要继续做,另一方面, 要启动新的一轮的转型。中国基本上处于这样一个大势:我们中国正在酝酿第三次华丽转身。这 90 年第一次转身转出一个新中国, 第二次转身转出一个新的经济体制, 而第三次转身正在争取转出一个新的整体发展模式。 2 、微观角度。改革开放以来,铜山的发展战一直走在市区县的前列, 特别是近几年来, 铜山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各方面工作却的新成绩, 为全市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铜山撤县社区, 既为徐州特大型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开辟了广阔, 又为铜山发展带来了难得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铜山区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市区的 % 和 40% ,在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规划、功能、产业、基础设施、收入分配等方面与主城区对接,加快向现代城市产业体系转型, 向现代城市服务功能转换, 向现代现代城市管理体制转轨,农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铜山跨越发展, 是市委、市政府为适应铜山撤县设区后新形势,着眼全市发展大局制定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 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铜山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去年 10 月,曹新平书记来铜山调研,要求铜山以区划调整为契机, 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全力打造苏北乃至苏中第一强区, 努力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上实现新跨越、创造新辉煌。今年 1月, 张敬华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推进铜山跨越发展的重要任务。区划调整以来, 曹书记和张市长先后多次来铜山视察调研, 充分肯定了我区多年来对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贡献, 明确指出了推进铜山跨越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市委成立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调研组,专程来我区调查研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推进铜山跨越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今年2月 16 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铜山区跨越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推进铜山区跨越发展的决策部署, 事关铜山的未来发展, 事关全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我区新时期、新阶段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一是为铜山提升综合实力、建设全国一流强区提供了重大机遇。近年来, 我区综合实力快速跃升,位居全国百强县 66 位。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保持苏北第一,进入全省前列,实现了“总量指标进苏南、均量指标进苏中”的历史性新跨越。但是,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区在综合实力、均衡发展等方面与发达县(市)区相比还存在差距。目前, 我区总量指

争 先 创 优 跨 越 发 展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j16588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