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唐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唐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摘要月亮给了唐诗丰富的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 给唐诗提供了博大深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本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唐代诗词中月亮表达的意象。关键词唐代诗词月亮意象月在一定程度上孕育和生成了唐诗。唐诗的题目有一大批沐浴在月光的滤洗和浸润中,是月给了唐诗以丰富意蕴,给诗人以美妙的灵感,创造了唐诗的艺术题材和艺术生命,给唐诗提供了博大深远的艺术空间和宇宙意识。月亮作为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形象,已经扎根在心田,那么唐代诗词中的月亮具体代表什么呢? 一、月的边塞意象“边塞”、“明月”“关”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性质的制约, 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而边塞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月”与“关”的塑造。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 月作为一种寄托是诗人惯用的手法。唐诗中有“陇头明月迥临关, 陇上行人夜吹笛”( 王维《陇头吟》) 的啜泣诉说; 有“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杜甫《后出塞五首· 其二》) 的惨凄寂寥;有“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幽怨悲亢;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的悲凉凄婉。特别是盛唐时期的诗人,赋予边塞诗更博大阔远、浑融、丰腴、完满的意境, 给人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有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的雄浑苍茫; 有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塞上听吹笛》)的开朗壮阔;有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的浩渺闲雅;有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从军行七首》)的雄心忧患。月作为一种语言形象,把环境点缀成了苍茫悲壮的边塞风情。戍守边疆的征夫、苦待闺中的思妇,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二月的思乡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抒发思乡怀远之情是常用的笔法。月亮因其独特的形象, 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故乡、亲人, 正因为这个意象的特点, 月亮也成为十五之夜的象征,成为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现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 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是杜甫《月夜》中的句子。诗人身陷敌中,而妻子儿女却在鄜州,他看到长安之月,却想着妻子在鄜州也在看月想念着他,这里借月亮充分展示了两地同时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三、月的时间意象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沧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 ,这是李煜面对宇宙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的愁绪。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不仅李煜,杜牧《润州二首(其一) 》也说:“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无论是南朝士人旷达,还是东晋名宿的风流,可是在历史舞台上都不过匆匆过客而已。诗人由月想到古人,由古人折射现实。丰富的想象,把时隔数百载的人事勾连起来, 使历史与现实,今人与古人,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情事,在时空上浑然一体。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既然月

浅析唐代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gs3586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