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道德经第42章感悟心得5篇.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题记
老子在《道德经》留下了很多治理国家的方法,或许有些人认为老子有愚民主义的方向,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而是老子毕生摸索出了完备的社会模型。
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老子首先提出上善若水的思想,老子善用一些生活中常见,而又不会引起争议的事物来引喻一种看法或表达一种道理,犹如天、地、人、万物。老子谈水,不谈水对人或万物的帮助,而独辟新径地谈论起了水的“不争”,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事物,就算有东西拦住了它,它会从它的周边流去,而不会与事物本身相争持;它不论最终通往何处,哪里有路它就会往哪里去,或许通往地狱,亦或许一去不返,但它依旧义无反顾。文末有一句话:“夫唯不争,故无忧。”因为你什么也不去争,自然什么也不会失去,这里的不争绝非不思进了,而是擅长谦让,在同等机会下让利于他人,或自知不如而退让。其实到最终,你依旧会得利,因为不争,所以多了很多挚友,就有了更多得利的机会,正是“夫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试问,若全部人都能做到“不争”,那社会又如何能不和谐,天下又怎会担心定呢?人们不去争利,相互谦让敬重,又如何建立起隔阂。社会学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构造,一种是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另一种是特性感性导致集体理性。好像比起理性而言,感性是个贬义词,但试想,全部人都想着自己手头的那点利益时,都想着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利益,在中国社会中这种现象叫做“坑”式欺诈,而这样一个个体理理性的社会,它的最终集体显现出的形态便是集体混乱。但若犹如老子所言,每个人都去谦让,或许有人称之为迂腐,有人称之为愚笨,但最终所呈现的却肯定是一个和谐的集体。










打个比方,若是每个人都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都想着去碰撞对方以得到更大的地盘,那么到了最终,我们只能剩下一盘乱石散沙,杂乱地分布在各个角落;若是每个人都像是一股细流,或许在遇到石头时会被一分为二,甚至散落各处,但当它们汇聚在一起时,但是无人可挡的奔腾巨流。而这样的两种社会相遇,孰胜孰负一目了然。相较于西方社会,中国属于阅历社会,它最珍贵的资源便是老祖宗留下的学问,学问的惟一载体便是书籍,但很多中国人不愿去承接这些遗产,因为它们太过博大,而这对于一个没有凝聚出成体系的科学方法论的国家无疑是一件可怕的现象。
五千多年的历史使中国积淀了太多太多,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不去传承它们。古人的才智是宏大的,品读《道德经》让我悟出了很多,我愿化作一条细流,去追寻,去探究,等待着终有一天流入我们自己汇聚成的大海。










#638286道德经第42章感悟心得4
一本《道德经》,一生做人的才智。
做一个真实的人:人的一生,总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甜言蜜语信手拈来,有的人缄默寡言却内涵丰富。说着悦耳好听却不走心的话远远比不过说着逆耳忠言却溢满关怀的语言来的好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正是说明白与其华而不实,不如朴实无华。由衷而出的信言远远好过满嘴奉承的美言。做一个真实的人,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做一个和善的人:公道自由人心,和善的人不辩解,以理服人才是他们的追求。巧语花言善辩之人一味辩解,忠厚醇厚和善之人从不诡辩。一个人越强调什么越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越是说明越是掩饰。"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与其强词夺理,不如以理服人。做一个和善的人,忠厚醇厚,以理服人。
做一个聪慧的人:脑袋聪慧的人学问大都不怎么渊博,因为他们觉得聪慧就是资本。学问渊博的人都不怎么聪慧,因为他们知道脑袋聪慧不如内心聪慧。睿智高于聪慧。与其聪慧没有内涵,不如有内涵地活的聪慧。而"明"就告知我们要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自

道德经第42章感悟心得5篇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34 KB
  • 时间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