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谢中元:“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诗美价值10.13.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1 “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摘要: 荔枝作为岭南佳果,在中国古代曾流行于北方。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枝意象不多,只是因唐贵妃嗜荔被诗人屡次抒咏,使“讽荔”成为古典咏荔诗一个典型模式。清代广府诗人谭莹的《岭南荔枝词》在“讽荔”模式之外,将荔枝当作独立的审美意象,特别是围绕民俗风情、荔枝本体、借荔喻事三个方面,对岭南荔枝进行诗意呈现,对荔枝风情给予深切凝视,营造出了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诗性空间,具有独特的诗美价值。关键词: 咏荔;谭莹;岭南;荔枝词;诗美荔枝是岭南佳果毋庸置疑,宋人蔡襄《荔枝谱》载:“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1] (P644) 又《本草纲目》云:“荔枝始传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2] 荔枝因其独特的生理性和幽远的地域性,成为历代诗家的抒咏对象,富有诗性特质的荔枝意象散存于各类诗词当中。其中唐代杜甫、白居易、杜牧、韩偓、徐夤、薛涛,宋代曾巩、苏轼、陆游、杨万里、黄庭坚等,都有咏荔诗***。明清两代由于岭南种荔产业发达,以荔枝为题材的作品骤然增多。如广州荔枝湾唐荔园落成,举行结社征诗,便有咏荔诗 1000 多首。本文拟从咏荔诗的流变切入,着重评析清代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的诗美价值。一、从北方诗人对荔枝的审美想象说起荔枝原产于华南等地,直到“秦皇汉武”不断开发岭南,它才逐渐为中原人所知。自称“蛮夷大长老臣佗”南越王赵佗归汉,以鲛鱼、荔枝作贡品献给汉高祖,荔枝正式打入北方市场。汉皇对荔枝很青睐,曾试图移种荔枝,据载:“汉元鼎六年,破南越, 建扶荔宫。扶荔者,以荔枝得名也。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移植不息, 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然终无华实。”[3] (P195-196) 可见最终徒劳, 荔枝自汉代被作为贡物运至北方始,就开始被文人注意,开始进入文学作品的书写中。西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首开咏荔先河,如“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4] (P182) ,此篇没有专写荔枝,仅将离支(即荔枝)与其他果品铺排而列,用以赋陈上林苑的华丽。王逸的《荔枝赋》是 2 最早对荔枝作审美关注的文本,“皮似丹罽,肤如明珰,润侔和璧,奇逾五黄。仰叹丽表,俯尝佳味,口含甘液,腹受芳气。兼五滋而无常主,不知百和之所出;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5] (P683) 可谓极尽具象描摹之能事, 呈现了一个北国诗人对荔枝的审美想象与赞美。荔枝作为岭南果品,虽时被文人笔墨青睐,堪称水果中的翘楚,但在古典咏物诗意象中并不是大面积被普及的。水月花鸟、梅兰竹菊,举凡可视可听之物,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或被作为纯粹审美意象,或被当做美刺比德之物,或被用作抒情遣怀的媒介,多被叙写得意象成熟、情境圆融。以《全唐诗》[6]的检索为例,“梅”字出现 1122 处,“兰” 1837 处,“竹”3510 处,“菊”780 处,“四君子”因其绵延的比德传统和人格意蕴得到了诗人广泛偏爱,水、月、花、鸟意象出现的频率就更加惊人。相对来说,“荔枝”(又名荔支)在《全唐诗》中出现仅 67处,“荔”字出现 129 处,绝大部分关于荔枝的诗都是北方诗人亲历或送友人到蜀、福州、连州、广西等荔枝产地的灵感之作,有的仅提名而已。这表明在唐代之前,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荔诗意象书写偏少,不外乎如下缘由:第一, 荔枝此时是口腹之欲的对象,作为与欲望相勾连的水果种类,对

谢中元:“讽荔”之外:广府诗人谭莹《岭南荔枝词》诗美价值10.13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xmckate6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