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你看到的是哪个张学良.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你看到的是哪个张学良.doc1你看到的是哪个张学良2016年1月11日,历史正剧专业户张黎导演的48集电视剧《少帅》登陆荧屏。在又一个张学良出现之前,我们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完成了一个认识张学良的过程――历史课本中的民族英雄、学者眼中或审时度势或大节有亏的军人、大众心中的风流富家子、网友口中萌萌的“国民老公”……“我不希望别人把我当做谈资,我最讨厌的是在报纸大肆宣传。我希望大家把我忘掉,让我能自由一点。”当得知有大量的影视作品都以自己为主人公原型时,晚年时的张学良曾有过这样的表达。只可惜,他的这个愿望在与他隔海相望的这片土地上,从来都只是个愿望。他一直是历史课本里的民族英雄,但官方评价的长期如一并不能减弱学界和民间对于“张学良”这三个字的关注和兴趣。无论是令学界争辩声四起的“九一八不抵抗命令”,还是至今仍被各种影视剧、文学作品、情感类鸡汤文当做素材的知名情史,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成为被大众热议的谈资。民国时期不乏传奇人物,但像张学良这样家世、经历、情史等均多姿多彩者,鲜有其人。“好玩儿”是辽宁大学退休教授胡玉海对张学良的评价。2或许正是由于好玩、率真的性格,戏剧化的人生和丰富的感情经历,才使得张学良从历史书上落入凡间,甚至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成为了一代“网红”。在他的身上,也被加注着民族英雄、胡匪崽子、纨绔子弟等诸多标签。官方定论:民族英雄与禁忌之谈人们通常用两件事评价张学良的一生,一件是“九一八事变”,一件是“西安事变”。前者一度让他戴上了“不抵抗将军”的帽子,声名狼藉;后者则让他以“民族英雄”的形象被高调定位、编入教科书――中小学统一的历史教材用两到三页的篇幅详细地记录了这次事变。1946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上,***提到张学良“九年前拯救了国家民族一大危机”,此后又评价其为“千古功臣”、“民族英雄”。彼时的张学良,尚未盖棺,便已有定论。此后的《人民日报》接连出现“张学良”的名字。如1946年12月,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举行“双十二”纪念会,要求迅速释放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1947年3月,东北民主人士再次要求释放张学良。“文革”结束后,为进一步塑造张学良伟岸、光辉的形象,1981年,西安电影制片厂制作了电影《西安事变》。影片中,张学良被打造成在危机时刻牺牲自己、拯救国家的英雄,而在此后的多部影视作品中,张学良3的民族英雄形象也始终如一。与大陆的高调定位不同,在台湾,“张学良”这个名字一度成为禁忌。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教科书里,专门有篇课文讲张学良和杨虎城是“历史罪人”;一些历史书中还称杨虎城是“被土匪杀害的”。张学良本人也在几十年的幽禁生涯中,辗转于台湾各个处所。两岸关系紧张时,国民党政府派了二三十个人“照顾”张学良,相当于情报局的一个团。这些人分为内勤和外勤,24小时轮班看着他。雷豫新的父亲是当年看守张学良的一位少校。多年后,雷对媒体回忆,父亲从没提过张学良的事,“他在世的时候,如果有叔叔、伯伯们来家里找他聊天,只要聊到张学良和国家的事情,孩子们都要离开”。雷豫新上小学三年级时,见旁边的门开着,想走过去看看里面到底住的是谁,还没走到门口就被父亲叫了回来,“不要过去,那里是个大坏蛋”。直到父亲去世,他才知道里面住的是张学良。学界争议:不抵抗之辩很长一段时间,在来自官方的定论面前,无论是学界还是大众,对于张学良的认知大都处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状况中,直到上世纪90年代,

你看到的是哪个张学良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mfadaz599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