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开题报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档来自高校大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过程材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供下载者论文创作参考借鉴之用,请勿作商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其能够以股东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的一种激励机制。股权激励通过股权这种价值纽带使企业高级人才的个人利益和企业整体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有效的降低代理成本的激励方式。在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股权激励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途径以及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有效手段。
从国际背景来看,管理层股权激励制度产生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 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硅谷的高新技术公司进行了股权激励尝试,提出经理人股票期权。到了70年代末股权激励得到了迅速发展。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的以股票期权为代表的股权激励制度在90年代获得了普遍的认同。美国经验证明,股权激励在促进公司价值创造,推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90年代后期,美国公司高管薪酬中股票期权的滥用引发了对股权激励的广泛质疑和争议。2003 年美国的微软公司和花旗集团宣布放弃股票期权制度将这股质疑推向高潮。这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对股权激励的作用、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反思。因此,有必要借鉴股权激励制度在美国的发展,对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以指导股权激励在中国的实践。
从国内背景来看,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引入股权激励制度。1992 年前后,由于企业股份制改造而出现了内部职工股,是我国进行经营者员工持股的最先探索形式。在1992年到1999年期间股权激励的重点由前期带福利性的员工持股向激励性转移。2005年6月起实施的股权分置改革,明显改善了“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06年1月1日期施行,以鼓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激励。2006年10月国资委出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管理层股权激励步入了正规发展阶段。
同时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在公司资本制度、回购公司股票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期内转让股票等方面均有所突破。这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消除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的法律障碍,也标志着股权激励在国内资本市场终于修成正果,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改善公司治理上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二)意义
随着有关政策法规的逐渐健全和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的不断完善,结合中国国
情,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对企业来说有助于上市公司选择适合其发展的相应方式,改进公司绩效,避免管理层短期行为,达到长期激励并达到公司发展长远目标的目的;对高管个人来说,了解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以后,就可以清楚地衡量高管自身人力资本产权完整性,在现有的经济制度环境下,可以创造的价值,即对企业绩效可以产生的作用,股权激励还可以使高管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从工作及工作业绩中获得其需求,实现个人目标;同时也使我们能够根据国情和企业实际,探索能够有效调动管理层积极性的合理的薪酬制度,规范引入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尽早使我国的高管薪酬制度与国际接轨。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在企业的一切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排在第一位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本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管理层的作用在一个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本在管理层对企业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同时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又需要对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当前,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正受到国内外理论界、政府和公司的高度关注。
国外研究成果
1、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弱相关或不存在相关关系
Jensen和Murphy(1990)用实证的方法估计公司CEO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期权、股票增值及解聘引起的损失)与公司绩效(公司市场价值的变化,即股东财富变化)之间的关系是:CEO报酬或财富每变动 美元,则股东财富将会变动 1000美元,指出 CEO 报酬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微弱。
Loderer和 Martin(1997)以1978到1988年美国国内发生购并(除去公用与金融行业
)的867 家企业为样本,采用购并数据估计托宾Q值与管理层持股比例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说明管理层持有较大股份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业绩。
Himmelberg,Hubbard 和Palia(1999)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与资本销售收入、研发费用、销售收人成反比,而与广告费用、净利润成正比。控制这些变量后,管理层持股比例并不显著影响公司的绩效。
以上研究表明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呈弱相关或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问道九霄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