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doc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摘要】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取向对电影《洋妞到我家》中的跨文化冲突进行解读与思考。【关键词】《洋妞到我家》跨文化冲突解读与思考【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450-9889 ( 2016 ) 06C-0108-03 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越来越多的电影也以赢得中国观众的票房和口碑作为目标之一,中国元素在电影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跨文化题材的电影屡见不鲜, 但是极少电影描写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与异国文化的冲突与碰撞, 《洋妞到我家》就是这方面题材的电影。电影素材来自编导自己的亲身经历, 讲述了为了提高女儿的口语而高价请了互惠生,双方在语言生活工作中因文化差异而引起各种笑料的故事。《洋妞到我家》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 反映了当下随着地球村脚步的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推进, 在迎接外来文化时候, 中国人自己所面临的跨文化交际问题和适应过程。中西文化在教育、家庭、工作和生活****惯方面的差异在影片中随处可见, 这是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本文将从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不确定性规避和时间取向对影片的跨文化冲突进行分析。一、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霍夫斯泰德的五大价值维度之一, 但是人们对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的区分又远早于霍夫斯泰德文化价值维度理论之前就已经提出。 Parsons 的模式变量理论提出集体取向与自我取向( Collectivity vs. Self )涉及角色在社会互动中有限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或是整体利益。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尔提出人类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也存在三种取向, 即个体主义取向、等级制取向与附属性取向。东西方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侧重完全不同, 双方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准则、交流模式也有天壤之别, 缺乏对双方文化差异的了解是引起中西交流文化冲突的原因所在。(1 )皮皮吃骨头被卡住了,送进医院动手术。娜塔莉:“我有责任,可你的,更大。”皮妈:“你再说一遍。”娜塔莉:“开开四岁,会吐骨头。皮皮,五岁,不会。过度保护,能力差,是你的问题。”中国是儒家文化, 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产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集体才是价值的主体,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意识服从于集体意识。集体里面的每一个个体都是为集体服务的。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有培养人才的目的, 也是光宗耀祖, 为父母, 为家庭。因此, 中国的很多妈妈和皮妈一样把小孩捧在手心里。中国的孩子除了学****其他都是次要的, 更有甚者父母包办一切, 孩子除了学****其他的生存能力一概没有。而西方教育注重个体是独立的, 认为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这样描述:“你的孩子并非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求自身的儿女。他们由你而生,却非从你而生,纵然他们跟着你,却不属于你。你能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他们思想。”孩子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生活的,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要靠自己的能力生存下去。所以娜塔莉更注重培养皮皮的生存能力。(2 )皮妈:“中国的孩子大部分都是跟妈妈睡的。”娜塔莉:“太不可理解了。”皮妈:“没有办法,中国的父母,被迫分居。”娜塔莉不能够理解中国的父母为什么为了孩子而分床睡,

电影《洋妞到我家》中跨文化冲突的解读与思考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111 KB
  • 时间2016-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