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doc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比例大约是 % 。这已成为家长与教师都非常重视的一种现象,广大教育研究者也针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提出各种预防与矫正的方法, 以期杜绝或者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帮助。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内涵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指幼儿因需求得不到满足或利益受到损害时所产生的对他人身体、语言以及其他方面的攻击行为。 Hartup(1974) 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典型表现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是指向物的攻击; 敌意性攻击,是指向人的攻击; 国内学者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主要分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和胁迫行为。攻击性行为在幼儿 2 岁时便出现, 3-5 岁是发展高峰期,之后逐渐减弱。二、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一) 生物遗传因素 1. 脑神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脑皮层神经联系并未完全搭建及小脑发展迟缓造成的神经传感阻滞, 可能造成幼儿感觉神经发展滞后, 导致幼儿体验愉悦、安全感等能力未得到完全发展而产生攻击性行为。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与协作能力也密切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研究表明, 经常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 左右脑发展均衡度低于普通幼儿, 并显示出左脑抗干扰能力弱、右脑认知能力弱的特点。抗干扰能力弱的幼儿易躁易怒,认知能力弱的幼儿社会情感发展滞后,这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 2. 遗传基因的影响。对罪犯的基因调查发现, 性染色体为 XXY 的人与普通人相比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比例更大。幼儿遗传了父母有缺陷的染色体以后, 在一定外部刺激下得到强化, 形成攻击性人格的可能性增加。遗传因素对气质类型有决定性作用,存在缺陷的基因,如血清素的缺乏或者雄性荷尔蒙水平偏高、脑组织发育的不完全等都可能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二) 家庭养育影响 1. 家长气质类型的影响。父母等直系亲属其气质类型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至关重要。胆汁质的家长性格暴躁易怒,耐心不够, 给幼儿带来较多负面影响。幼儿较为怯懦, 不敢表达自己, 而积压的情绪会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表现为攻击性行为; 抑郁质的家长则过于软弱与妥协, 可能助长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造成幼儿不能分享与体谅,在与人交往中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攻击性行为;能够与幼儿和睦共处、民主共生的家长类型为多血质与粘液质, 关注和尊重幼儿的感受,能够与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交流,多血质更热情,粘液质更理性,都利于幼儿养成与他人融洽相处的****惯。 2. 家庭氛围的影响。家庭关系主要分为专制型、民主型、溺爱型、放任型。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 对幼儿生活、学****施加过大压力, 禁锢孩子的天性。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虎妈就是典型的专制型母亲, 片中孩子对母亲的言语攻击加以反抗, 造成母女情感疏离; 溺爱型家长对幼儿有求必应,放任型家长对幼儿不良****惯不闻不问造成幼儿性格冷漠, 这些都间接造成幼儿为争取他人关注度而产生攻击性行为。(三) 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的影响 1.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以及幼儿之间形成的关系也将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在幼儿园, 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度不够, 或者对幼儿采取不公正待遇等都会引起幼儿的不满, 幼儿为寻求自身心理的平衡, 发泄心中的愤怒与嫉妒, 可能会采取攻击教师较喜欢的幼儿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 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hangjinlai
  • 文件大小103 KB
  • 时间2017-02-26